篇一:
一、本課的教學內容
《年月日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這一單元的內容之
一。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過與他們生活比較接近的時間單位時、分、秒。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經驗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了形成較長的時間觀念的基礎,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歷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游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學習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習難點: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三、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應促進學生的發展。維果茨基認為:“只有當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的時候,這才是好的教學”。他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其實質就是教學要把那些正在或將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進。促進學生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幫助他通過現實與尋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認識年月日》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2方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1、積極了解兒童的現有經驗
布魯姆說過: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這已有的知識實際上就是兒童的經驗。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兒童自己獲取的,而且來自于課外,教師要很好的研究兒童的經驗水平,根據兒童的已有經驗設計教案,才能更好地推進教學進程。如“現在想一想,你們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識?”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門,我想卻能真實地反映兒童在這方面的真實水平。
2、重視數學活動的建設和開展
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征。新課標十分重視數學活動的建設和開展,指出:“教師應向兒童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篇二:
第十一課《植物生長靠什么》內容分析
一、內容分析
這是生物的需求單元中的第一課,編者安排了植物只
‘喝水’就夠了嗎、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各種因素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等對比實驗,要求學生不僅能夠自主設計對比實驗,而且能夠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后以有趣的制作豆苗迷宮作為拓展與提升。
本課是在先了解植物的生長不僅需要水分,而且還需要養分、水、空氣、陽光、溫度等多個因素的前提下,繼續研究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與作用。教學中藥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與設計對比實驗的能力,由淺入深地先提出植物生長需要水,但是除了水,植物的生長還需要什么呢的問題,接著引出了如何提取土壤浸制液與研究不同土壤的營養成分特點與作用的實驗,讓學生通過互相合作、設計與實驗來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從課題植物生長靠什么中,明確引出了本課的研究內容
學生由于自身經驗的積累,大多都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水和養分。教材采用了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引導。首先,以一組對比實驗,讓學生知道植物的生長不僅需要水分還需要營養;如何制取土壤浸制液和用蒸發法區別土壤浸制液和蒸餾水的成分的活動,讓學生對土壤中營養物質有了清晰的認識。
《植物生長靠什么》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植物生長不僅需要水分,還需要養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對植物生長會產生影響。
3.培養學生的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意識
4.培養學生設計對比實驗的能力。
5.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以嚴謹的態度對待科學問題。
2.愿意與同學合作和交流。
三、重點難點
通過設計與制作對比實驗,知道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包括水、養分、空氣、陽光、溫度等,同時還要知道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與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導入:波波、妍妍、琪琪三個好朋友放學后一起去玩,走到一個墻角邊。他們發現墻角邊的兩株植物長得大小不同。
為什么生長在相鄰位置的兩株植物的生長狀況有很大不同呢?問題:植物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呢?
引導: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營養等條件。
目的:創設活動情景,引出探究活動的問題。
二、活動一:植物只喝水就夠了嗎?
準備:教師給每一個小組分發兩株生長情況相似的植物(綠蘿、蕃茄等)。
問題:如果把這兩株植物分別種養在不同的水中,一株種養在土壤浸制液中,另一株種養在蒸餾水中。過一段時間(如一周、一個月)后,可能會出現什么現象?
討論: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和推測。
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制取土壤浸制液。
小組合作把兩株植物分別種養在盛著土壤浸制液和蒸餾水的不透明瓶子中,并用棉花或紙板固定。
觀察: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交流:數天后,各小組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
分析:根據蒸餾水與土壤浸制液的區別,嘗試解釋觀察到的植物生長的現象。
二.活動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導入:活動一中的兩株植物,為什么種養在土壤浸制液中的植物長勢比種養在蒸餾水中的要好呢?
討論:根據所觀察的實驗情況推測原因。
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土壤浸制液與蒸餾水有什么區別?
實驗:學生用蒸發法做實驗,分別觀察土壤浸制液和蒸餾水蒸發后的現象。
交流:各小組討論后進行交流。
三、小結:土壤浸制液中含有
四、拓展:制作豆苖迷宮
導入:出示已在鞋盒制作的迷宮中生長了一段時間的豆苗。
問題:為什么這些豆苗會穿過迷宮生長?
思考:思考并討論豆苗穿過迷宮生長的可能原因。
任務:制作豆苗迷宮,觀察豆苗生長的情況。
觀察:課后進行為期一周的觀察,記錄現象。
小結:植物總是朝著有陽光的方向生長。
最新版預備黨員轉正決議(
時間:2024-04-23 08:0:25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
時間:2024-04-23 08:0:282021年兩會精神學習心得體
時間:2024-04-17 03:0:59兩會精神發言材料集
時間:2024-04-17 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