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鄉下人在馬路上聽見背后汽車連續地按喇叭,慌了手腳,東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機拉住閘車,在玻璃窗里,探出半個頭,向著那土老頭兒,啐了一口:“笨蛋”——如果這是愚,真冤枉了他們。
感悟:感慨費孝通在上個世紀40年代寫的文章直到我這80后成長的經歷里依然能回憶到許多類似場景,不曉得五谷不分的城里孩子是否也應被鄉間小孩嘲笑蠢呢,無非也就是日常混熟壞境的不同而造成盲區的差異。
摘抄:我記得在小學里讀書時,老師逼著我記日記,我執筆苦思,結果只寫下“同上”兩字。那是真情,天天是“晨起,上課,游戲,睡覺”,有何可記的呢?老師下令不準“同上”,小學生們只有扯謊了。
感悟:以前誤解鄉下有很多不識字的文盲主要是因為貧窮沒錢讀書,事實上那時候更多可能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沒有識字的必要),如果認定了生于斯、長于斯且死于斯,那么日常接觸的老是那些人,日子久了都可以用腳步和喘氣聲來辨別敲門的是誰了,確認過眼神甚至可以省去語言,哪里需要文字書面交流,加上農村很穩定的生態結構,遇到生活上的問題可以直接問長輩,用口口相授的方式流傳下去,文字反而顯得低效了。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感悟賞析.jpg
摘抄:我見過不少痛罵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親貪污時,不但不罵,而且代他隱諱。更甚的,他還可以向父親要貪污得來的錢,同時罵別人貪污。等到自己貪污時,還可以“能干”兩字來自解。
感悟:費孝通用“差序格局”來形容這現象,以自己為中心,距離自己近的用一套標準,漣漪般的一層層往外的人際圈對待態度會發生變化,道德標準缺乏普遍性。墨家的“愛無差等”會被儒家罵成無父無君。
摘抄:“差序格局”和現代西洋的“團體格局”是不同的,在團體格局里個人間的聯系靠著一個共同的架子;先有了這架子,每個人結上這架子,而互相發生關聯。個人對團隊而言是分子對全體,在同一團體中的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其次團體不能抹煞個人,只能在個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權利上控制個人。
賞析:采取任何一種格局都有深層次原因,重團體的本質是重合作,費孝通認為西洋的“團體格局”源自生活相依的游牧經濟不能單獨的、零散的在山林里求生。作文,而安居的鄉土社會中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食其力,只有偶然和臨時的非常狀態中才需要伙伴的支持,換言之,鄉土社會是單打獨斗型的,沒有復雜的社會分工和團隊協作,所以造成格局差異。
摘抄:在西洋家庭團體中,夫婦是主軸,夫婦共同經營生育事務,子女在團體中是配角,他們長成了就離開這團體。我們的家是個綿續性的事業社群,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在婆媳之間,是縱的,不是橫的。夫妻成了配軸。
賞析:中國人的傳統婚姻合作多過感情,傳統多是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之間往往是相敬如賓的合伙人關系,F在雖好了很多,讀后感www.simayi.net但結婚大事父母長輩的看法權重依然很大,比如女子出嫁始終是嫁給一個家族而不是僅僅跟老公過小日子那么簡單。難怪有人說,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往往是另一些人。原因就是費孝通所說的把生育之外的許多功能拉入了這個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結果。西洋的家多是一個個夫妻為單位的雙核細胞,而我們的家多是一條條綿延的四世同堂長鏈。
摘抄:阿波羅式的文化認定宇宙的安排有一個完善的秩序,這個秩序超于人力的創造,人不過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維持它。現代的文化卻是浮士德式的,他們把沖突看成存在的基礎,生命是阻礙的克服;沒有了阻礙,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
賞析:費孝通認為戀愛是一項探險,是對未知的摸索,是停不下來的追求,依賴于不斷克服阻礙的推陳出新,而在鄉土社會中這種浮士德式的精神沒有立足之地,鄉土社會所求的是穩定,是阿波羅式的,它對生活的態度是用克己來遷就外界(用改變自己去適應外在的秩序)。鄉土社會是個男女有別而不求同的社會(按照一定規則經營分工合作的經濟和生育事業),也是個安穩的社會。中西方呈現家的結構差異是表象,對宇宙秩序價值觀的不同是本質。
大學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8
時間:2023-09-13 08:0:00初中生駱駝祥子讀書筆記800
時間:2023-09-20 09:0:45高中生城南舊事讀書筆記800
時間:2023-09-16 02:0:55魯迅朝花夕拾小引的讀書筆
時間:2023-09-16 0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