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崇敬的心態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說:不好的東西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這個話頗有分量。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在不好的東西戰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么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終于讀完了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這套灰不溜秋的書,分上下冊。當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寫下了1600—2000年間,中國從泱泱大國淪為半殖民地,走向滅國的邊緣,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輩,里的重大事件。全書1083頁,以一個外國人的視野來看中國發生的一切。作者睿智,客觀,邏輯的思維,笑看過去,儼然一本通鑒。
舞臺上,依然還是只有幾個人,圍繞著權力中心,著你死我活的較量,重復著王始帝國的故事。
常拿凹面鏡看自己,顯得自己巨牛無比。拿凸面鏡看別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螞蟻。我只想找面平面鏡,還原真實的自我。
一部中國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國人們的苦難血淚史。書的內容國人都清楚。西方人邏輯的思維用在分析中國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個邊境線外,通過一些材料,作邏輯推導,得出結論。然而,我們是醬缸文化,對邏輯免疫。
在神氣的國度里,發生神氣的事。神氣,神氣,再神氣。ㄗ罱餍信叵w)這才是行文之道。
沒有教科書的教條、沒有過多意識形態的影響、也沒有大陸版過多的刪節,這版中國近代史讓人覺得更加真實。作為中國近代史,作者并沒有單獨去敘述近代中國的衰敗與名族解放運動的偉大,而是從對近代有較大影響的清朝一直寫到二十世紀末期,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們所認為的近代史范圍,但正是“超出”的這部分才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當前的圖書市場上,介紹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充塞著各大書店,但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書一樣的避重就輕,要么就是標準的主旋律,讓人看了感受不到歷史的氣息。對于這本書的大陸版則更讓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頁的書到了大陸就少了四百頁,其中缺少的內容則不言自明。當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內容之外,能夠成系統的寫清中國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畢竟中國這段時間發生了太多太復雜的東西。
第一歷史已經隨著時間而消逝,書本上的第二歷史將隨著文化的傳承而代代相傳,但是歷史的真相是不容掩蓋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會一定會尊重歷史,不會將歷史用于自己的統治,那種《1984》下的社會必將受到人民的審判和歷史的懲罰。
中學生讀雷鋒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鋒故事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9 04:0:12小學生學習雷鋒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7 23:0:26五年級小學生守株待兔讀后
時間:2023-09-20 1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