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后感
第一次杜培根隨筆集是剛上初一的時候,那時是因為它是課本指定的課外讀物之一。記得第一次讀培根隨筆集時,可能是由于年齡還小,我并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哲理,反而覺得很悶。第二次翻開這本書,是因為父親,他認為我長大了,是應該學會如何做人的時候了,于是我便再次翻開了這本書。
為了能更好的理解這本書我還特地查了一下培根的背景:培根于1561年出生于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后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由于18歲時父親的絞死,未能給他留下什么財產,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后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伊麗莎白女王于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采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
但是樂極生悲,培根隨后便大難臨頭。作為一個法官,培根當面接受訴訟當事人的“禮物”,雖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是卻顯然違反法律。他在議會中的政敵正想抓住這個機會把他趕下臺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徒刑,關押在倫敦塔,終身不得擔任任何公職,同時,還被罰了一筆巨款。國王不久就將培根從獄中釋放出來,免除了對他的罰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終結。現在到處都有高級政客因受賄或以其它手段來踐踏公眾的信任而被捕的例子。當這樣的人被捕時,他們往往起訴為自己辯護,聲稱每個其他人也都在行騙。如果認真對待這種辯護,看來那就意味著行騙的政客會逍遙法外,除非懲罰事有先例。培根服罪的話卻與眾不同:“我是這五十年來英國最正義的法官,但給我的定罪卻是這兩百年來議會所做的最正義的譴責”。有這樣一種積極而充實的政治生涯,似乎就無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氣和在本冊中占有的名次皆因他的哲學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動。
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隨筆》最初發表于1597年,以后又逐年增補。伯特蘭·羅素說他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隨筆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經典著作。歷史上位高權重又著書立說的人并不少,但培根的思想在歐洲那個還未結束中世紀的黑暗的年代,已具有自由主義的萌芽。他在《隨筆集》里的“論宗教統一”、“論帝王”、“談革新”或“論有息借貸”等章節中提出的獨到觀點許多為后來的資產階級思想者所采納,吹響了反攻封建制的號角。即使培根本人仍以鞏固王權的角度出發想要改良上層建筑存在的弊端,但他的思維卻沒有僅限制在一個保守的崇奉信條的圈子里,他站在一個評覽世事的高度,對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他優美并且務實的行文間可以發現,培根對某些主題的分析還殘存有貴族化的觀念,但已在盡力從一個就事論事的原則狹隘袒陳見解了,時而借用格言警句畫龍點睛,令得短小的評論鮮活豐滿。礙于時代和階層的局限,偏頗之處在所難免,然而《隨筆集》里處處閃耀尊重本性的光芒,層層流露睿智深邃的真知灼見,使培根的作品仍為今所愛。
《隨筆集》中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可以說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隨筆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如《論友誼》中,“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边@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懊馈北旧硎莻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误w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
《培根隨筆集》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進的,他在教導父母怎么對兒女時,頗有見地地指出:“父母對子女在管教上要嚴,在錢財上宜松,這才是上策!彼诮虒Ц改冈趺唇虄号詈脮r告誡人們:“人們(父母、教師或仆人無不如此)往往不夠明智,慫恿子女在年幼時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時兄弟失和,家無寧日。”培根認為,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長宜及時為他們確定將來從事的職業
中學生讀雷鋒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鋒故事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9 04:0:12小學生學習雷鋒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7 23:0:26五年級小學生守株待兔讀后
時間:2023-09-20 1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