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歷史上的“經驗論”的錯誤。要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就必須從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我們應該不斷去探索,不斷去總結,然后再去實踐。我們不應該對現有的認識感到滿足,因為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才,不可能一次就深刻的理解。
《實踐論》是毛主席一篇杰出的、具有創造性貢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既豐富和發展了《反對本本主義》關于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基本思想,又是對《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哲學升華。深刻地闡明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中的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科學地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知、行關系問題,為中國哲學發展史增添了極其光輝的一頁。為我們黨確立了科學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為延安整風作了理論準備,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如果沒有毛主席的這篇實踐論,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依然會在黨內生存下去,依然阻擋著我們繼續前進。因此,可以說毛主席的這篇文章解救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我覺的這篇文章不止影響著當時的人們,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有些東西看不懂,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應該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如此循環重復下去,不論我們做什么事,我想我們都會獲得最終的成功。
作者:潘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