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選擇讀后感
更新:2023-09-21 08:34:32 高考升學網
歷史的選擇讀后感
王一凡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其規律性的。它記載的是一些事實,一些規律。回顧歷史,秦始皇嬴政選擇了李斯提出的法家思想,統一六國;漢高祖劉邦選擇了道家的黃老思想,使國家休養生息;漢武帝劉徹選擇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從此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而歷史選擇了中國,落后的中國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黨杰出的領導人,使整個中國的人們從此過上了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這是人類發展的進程,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更是歷史需要的選擇。
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使我感受頗深,我深深明白了從小到大都在耳邊回響的那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詞,從解放前的革命到解放后的建設發展,我們偉大的祖國一路走來是多么的艱辛與不易。我們的歷史,并不像旅行中沿途美麗的風景那樣美好,而是歷經滄桑、飽經風霜,是不能用簡單的一句或幾句話就能概括出來的;我們的歷史,也不似數學圖形中簡單的直線,而是蜿蜒曲折、錯綜復雜,是無法用區區一把直尺就可以勾勒出來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是,我們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形成了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方針政策,我們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形成了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方針政策,但我們卻很少了解這兩代領導集體的偉大指導思想形成的艱苦歷程。直到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我才更詳細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正確的選擇要通過多少次人們的實踐,多少次歷史的考驗。從1935年的遵義會議,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我黨歷經十余載的反復錘煉,最終才形成以毛澤東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使中國革命走上了順利發展的道路。建國初期,劉少奇同志主持挽救“大躍進”的國民經濟困難,黨中央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將實事求是作為重中之重。雖然經歷“十年內亂”,使我們的祖國瀕臨千瘡百孔,但是最終正確的指導方針,中國共產黨正確的領導帶領我們毅然走出了陰霾。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大業,舉起了的偉大旗幟。我們的祖國,經歷過困難與挫折,經歷過失敗與落后,但這些最終都成為了成功路上很好的經驗教訓。雖然步履艱辛,但是卻勇于擔當。即使跌倒,但從未放棄。
石頭經過雕琢才會成為美玉,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經歷了千錘萬鑿。歷史不僅構造了一塊美麗的玉器,更沉淀了成為世界奇葩之一的中華文化。歷史積淀的每一道刻痕都昭示著人民的智慧結晶,昭示著我們國家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歷史沒有如果,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承載風雨興衰,卻風雨兼程,經久佇立,屹立于世界之林!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遍喿x我祖國的歷史,一定也要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每一次選擇都與我偉大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遵義會議的召開,停止了“左傾”錯誤思想在黨內的統治,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這次決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侵華戰爭隨即打響。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歷經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積極開展并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過渡。從1957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全面的,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也出現了 “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指導,因此,釀成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內亂,使我國的遭受了嚴重破壞和損失。 1978年,在鄧小平領導下的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線,我國的有如雨后春筍般獲得重生。即使危難當前,我們的黨領導下的中國也會如小草般生生不息,迎著春風綠意叢生。
如今,身為零零后的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下聽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在溫馨的家庭里享受美好的生活,這是新中國帶給我們的甜美果實。我們是幸福年輕的新一代,我們要珍惜偉大先烈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更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學習他人優點,改善自身缺點,做偉大祖國的建設者、接班人。
在《歷史的選擇》一書中,我看到了我偉大祖國一路走向現在的興旺發達的偉大歷程,看到了我中華民族歷史的天空是多么的浩瀚無窮,看到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一次次用實踐證明了的正確思想克服錯誤的思想,摸索出先進的發展規律。我想,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歷史選擇了我們的祖國,選擇了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