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童話》讀后感
《紅色童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真實的取材,以及在樸實俏皮的語言中,傳遞出的真實歷史的心酸和無奈。因為之前就看過該書作者王小平作者任編劇的《刮痧》,所以看起《紅色童話》來,同樣有一種中美文化強烈碰撞的沖擊感,只不過,這次的背景更為特殊——文革時期。
中美恢復邦交后,三個紅小兵肩負著組織的重任和“革命”的囑托,遠赴美國進行語言學習,開始了懵懂的留學生涯。但這一批小留學生太與眾不同,年齡小——分別在初中一年級與小學五年級;時代特殊——他們配有專門的思想輔導員,來積極灌輸所謂的紅色革命理論,避免在資本主義世界里迷失;性格迥異——熱情開朗的蘇五月,就像她的名字一樣,熱情似火,從小就具備著“干部”特點的林朵朵,平時似乎招人討厭,但在遙遠的美國,竟也和蘇五月成為了好朋友,年齡最小的趙杰凱,也是唯一一個男孩子,沒有主見,卻顯得楚楚可憐。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數他們三個的思想輔導員——郝阿姨,這個所謂的老師或阿姨有她的苦楚,在資本主義國家,她要監督著三個小孩的思想,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不能讓小留學生被資本主義污化腐蝕,所以她一板一眼,嚴苛得不可理喻,任何事情都要上綱上線,連圣誕節小孩子收到的帽子圍巾都要求統統上交,孩子餓肚子時一個炸土豆也會讓她暴跳如雷,要求孩子們反思“國內的艱苦狀況”……這樣的小心翼翼和膽戰心驚讓她顯得尤其惹人討厭,但這并不是她一個人的悲哀。(www.lu100.cc)我不由得想到近兩年看到游客赴朝鮮游覽后的游記,他們送給小孩子的禮物會在他們離開后被要求上交并平分,這是一種極端的平均主義和共產主義,在現在的朝鮮仍然盛行,那么當時的中國,也不難想象。
整本書沒有大起大落,僅僅是三位中學生的留學生活,僅僅是瑣事小事,卻能把讀者牢牢抓住。即使是在現在,我們會想起六七十年代中國,那段歲月里,我們也許不怕拷打不怕污蔑,但是我們怕的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喪失了活力,木訥又呆板,怕那個時代奪去了孩子的童真和本性,怕民族失去希望。讀這本書時也是這樣,書本并沒有講述到未來,但我還是能看到蘇五月的成長,看到她不放棄的努力學習另一門語言,看到她即使是在富裕的家庭中生活也不沉迷,是她在郝阿姨的打擊下不僅不消沉,反而更陽光更自信。
這就是蘇五月,五月陽光一樣暖人和煦,自信堅強。也許,這不僅僅是蘇五月,這是一個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多數人,是我們的父輩。
中學生讀雷鋒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鋒故事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9 04:0:12小學生學習雷鋒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7 23:0:26五年級小學生守株待兔讀后
時間:2023-09-20 1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