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應龍我就是數學讀后感
更新:2023-09-21 04:25:58 高考升學網
華應龍我就是數學讀后感
“我就是數學”,這句話很有分量,寫這樣的書名需要一定的底氣。我欣賞作者,工作26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學習、研究、總結、提升,用數學的眼睛來關注生活,用先進的思想觀照課堂,用智慧的實踐演繹精彩的人生。
捧讀《我就是數學》,我仿佛坐在華老師的課堂里,聽他娓娓道來:
“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這是作者的真切感悟。農民種的莊稼長得不好,從來不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適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時,有沒有及時澆水和除蟲。因為他知道莊稼始終是無辜的。我們應像農民那樣,經常追問自己:學生上課為什么不專心,作業為何總是出錯……多么樸實而又感人的心聲!
是的,華老師一直用農民種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積極的偷懶敞亮教學生活。他讓我們在熟悉的課堂里看到了另類的風景。
讓我們一起聽聽:
“腦袋磕破后的笑聲”,一個數學老師遇到腦袋磕破后,如何化尷尬的事件為有趣的教學資源。而“思維決定視野”一文,作者向我們詮釋了《角的度量》新課導入的來龍去脈,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作者竟幾次三番修改,冥思苦想求證,不凡的經歷,讓我們了解到一個特級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孜孜以求,這正印證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象,不僅僅取決于你的肉眼,還要取決于你用什么樣的思維,思維決定你到底能觀察到什么!
還有,作者在執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學生會發出“華老師,你誤導”的課堂感言,如果沒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怎敢如此“放肆”……透過這些課例,不難發現,好課就是一道芬芳、幽遠的茶。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作者花費了多少精力,浸潤了多少心血!
讓我們一起看看:
課堂上,面對學生回答提問、習題演算、解決問題的出錯,很多教師總是責問學生,甚至批評學生,作者卻說要“善待差錯”“感謝差錯”。他告訴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出現的問題,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要冷靜地分析、恰當地評價、靈活地糾正。華老師對于差錯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把“陽光心態”傳染給了我們,相信“課堂因融錯而精彩!”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
即便“擦黑板”這樣的小事,作者也有另類的解讀——可以幫助教師快速“溫課”,顯示了對學生的尊重,同時顯現出教師的一種精神,一種氣勢,它理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上,很多教師平時沒有修煉這樣的人生課。課堂上僅僅傳授了知識,忽視了教學生如何做人……學習這些案例,我感覺也在自行修煉。
讓我們一起想想:
“人皆可以為堯舜嗎?”為什么作者會對曾經執教《圓的認識》時,一位女孩的聲音“您這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記憶猶新?是什么力量使作者在一年以后與小女孩取得聯系,重新思考教育為何,教育何為?作者為何感動于那個聲音,感謝那個質疑?
《我就是數學》全書共分六部分:即“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后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華老師的教,(www.lu100.cc)也有他對別人執教的課的評價,既有日常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一些為師的感悟。讀完全書,我感覺仿佛每個章節的背后都蘊藏了無窮的玄妙,讓人懷著更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進課堂。我以為他的成功不僅源于他對數學的一種執著的堅守,更來自他對課堂的一種悉心的守望——他的“不拋棄、不放棄,要揚棄”的精神!即便上了多次的教學內容,再次執教時,華老師仍會提出“從來如此,便對嗎?”“究竟怎么讀分數?”等一些問題。華老師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驚醒:人師,教育人的追求!好課,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懷!
他,“為數學而來”——
他是一位“學者”。
他喜歡靜心讀書,喜歡數學,喜歡研究數學, “教是因為需要教”“教育要給孩子留下什么?”“有容乃大”“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只是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他早把閱讀看作一種高貴至美的人生境界。
他又是一位“行者”。
他喜歡走進課堂,《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告訴孩子《人皆可以為堯舜》,他時刻提醒我們《教學,從擦黑板開始》,不妨《聽聽自己的課如何》,他說《現在的課堂會飛》,應該《像蘇格拉底那樣“退”或者“進”》,《好課,要舍得“浪費時間》……每次的公開課經歷,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長,是一種高峰體驗。只是因為他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躬行實踐。精彩是實力的自然表達!
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讓我們頓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樣的《那一聲“謝謝”里》,他總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學生投師所好》!當《遭遇“節外生枝”》時,作者的從容和淡定,練達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督虒W有路曲為徑》,原來《老師們都沒有注意到》,《一節課·一碗米》,《籃球,我的導師》,又讓我們感受一種人生的況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來自理論的引領,書本的啟迪,實踐的歷練,寫作的頓悟,反思的升華。
如果說,華老師精彩的課堂讓你流連,溫暖的故事讓你贊嘆,真實的感悟讓你共鳴……或許,只是因為——
他為數學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