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基金會召開關于《中國公眾防災意識與減災知識基礎調查報告》的發布會,介紹了學校、城市和農村防災減災意識的現狀等基本情況,發布會由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張強主持。
瑞森德咨詢中心總監韓熙介紹說,根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的統計,2005年至,中國共發生自然災害286起,位居世界首位,按照經濟損失計算,中國以2650億美元位居第二!秷蟾妗窂膶W校、城市和農村三個方面分析了防災意識的現狀,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面向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本次調查,回收問卷近6000份。調查發現,防災意識薄弱和防災準備不足是城市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城市小學的防災減災教育普及率較高,為95.5%,但學生在具備基本安全意識的同時,依然缺乏基本的災害應對知識同樣;城市小學教師的培訓比例也較高,為86.4%,但只有六成教師表示有信心組織學生應對災害,實際上能夠正確回答避震題目的僅有不到三成。危機情況下,學生和教師的自救能力,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逃生的能力,亟待提升。相對于學校,城市和農村的防災減災意識更加薄弱,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災準備,24.3%的受訪者關注災害知識,城市居民的培訓比例低于教師群體,為63.7%,在知識層面掌握基本減災技能的僅有10.5%。所有受訪群體中,農村居民的培訓比例最低,為47.0%,并且只有11.0%的受訪者關注災害知識,缺少危機意識。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災準備,11.0%的農村居民關注災害應對的相關知識,五成農村居民從未參加過任何災害培訓,日常隱患重重。
韓熙表示,知識標準和體系是災害教育的基礎,目前國內缺乏一套系統的、可以指導防災減災教育實踐的、為行業所公認的防災減災教育知識標準和體系,嚴重阻礙了防災減災教育的有效推廣與普及,理論知識較多、缺少實踐在學校培訓存在的問題中位列第一。相較而言,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已經較為組織化、制度化,而城市和農村社區的培訓和演練頻率及效果更令人擔憂。公眾防災意識淡薄、備災準備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尚未形成扎根于日常生活的防災文化,只有不斷地訓練、實踐,才能使災害中的個體真正具備減災能力,面對災害有效自救。
韓熙還提到,要加強公眾防減災能力提升方面的基礎研究,建立防災減災知識標準和體系,設計針對不同群體需求的防災減災課程與產品,發揮大眾傳媒在災害教育中的作用,投入更多慈善資源支持災害教育發展與普及。希望本次調查為中國扶貧基金會自身的防減災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對行業的防減災教育工作有所啟示,能引起政府、學界、媒體的關注和重視,共同探討,促進廣大公眾提升自身的防災減災能力。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23-09-17 10:0:39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范
時間:2023-09-17 13:0:02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
時間:2023-09-18 09:0:12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范
時間:2023-09-18 1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