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位教師來說有沒有夢想,為自己設置一個長期乃至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將自己的所作所為盡可能地鎖定在這個夢想上,換句話說,一位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
王主任那開朗與豁達的性格感染了我:幸福就是一種感覺,只要自己認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會其樂無窮。讓我們保持一顆進取的心,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做掌控自己幸福的主人!
一、充分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講座中,教育專家在備課方面例舉了大量實例,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備課的重要性。我們對待每一堂課都不能敷衍塞責,而應是精心準備,以滿腔的熱情投身于教學中,讓學生學得更多、更好、更輕松。今后我要在備課方面努力做到以下幾點:備學生,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掌握知識的程度,操作技能水平,不同學生的差異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備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同時,補充、更新相關知識,并對重點、難點、熱點等內容進行通盤梳理,全面整合、提煉,挖掘最能使學生產生興趣的知識點,以便在課堂上首先吸引學生,挖掘典型的內容美,讓學生體驗內容樂;備教具,在課前擺弄、演練,以便在課堂上能在恰當的時機正確地演示給學生看,或能較熟練地引導學生操作;備教法,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采取不同的傳授方式,不同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使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使學生學起來生動有趣、輕松快樂。
二、教師更需要終身學習
每次聽張愛華教授的講座,都感覺心潮澎湃,張教授的一言一行都給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張教授之所以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源于她的知識積淀,源于她的睿智,源于她的虛心好學。張教授知性的魅力深深感染著我,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啊,社會在發展,知識領域的擴展和更新,教材也在更新改革,學生的認識水平也具有了更高的起點,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和技能,才能對自己所教的科目具有十足的信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我會更加不斷地學習,注重提升自身的修養,以陽光的心態感染每位學生,使學生更好地得到發展。
范文二
呼圖壁縣各級工作組組織村干部、工作隊員,認真學習《關于各級工作組深入學習貫徹自治區黨委有關會議精神,加強“三支隊伍”建設的通知》文件精神,不斷強化工作組自身建設。
一高度重視、分類學習。組織學習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張春賢書記關于“三支隊伍”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治區關于維護社會穩定、“去極端化”、民族團結教育等方面的政策精神;新疆地方史、新疆發展史及民族宗教知識等。通過此次學習使大家進一步領悟三個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到建設“三支隊伍”的重要意義。此次全縣各級干部開展“三支隊伍”專題輪訓從8月初開始到8月底結束,每人參加培訓不少于5天。
三是嚴學督導、增強實效。確保張春賢書記關于“三支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入腦入心,住村工作隊及村黨支部成員先學一步,學深、學透,在學習的過程中商討如何配合鄉鎮黨委切實發揮好“三支隊伍”的作用,進一步理清發揮好“三支隊伍”作用,進行結對幫學,一遍一遍的講解,切實把講話精神學深、學懂、吃透。目前,全縣69個工作組和村(社區)干部已有564人報名參加輪訓學習。
三是落實責任,引領示范。將學習貫徹“三個講話”精神貫穿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各級工作組再接到“三支隊伍”輪訓通知后,立即召開黨員學習會議,向全體黨員干部傳達會議精神,同時制定了學習計劃,“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組成員學習會議精神并寫了學習后的心得體會,保證學習貫徹工作常態化,圍繞“七步工作法”、“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幫助本村(社區)干部群眾掌握“好干部”、“好教師”、“五好宗教人士”標準,將“三支隊伍”建設融入到今后的有關工作中,用扎實的工作、樸實的作風、增強辦事的能力,切實用三個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強化責任、主動作為,真正做新疆特色的好干部。
盡管我們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意志,而不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