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發展,構建發展新體制,并對此作出了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著力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深刻認識構建發展新體制的重大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新體制,既至關重要又非常緊迫。
(一)構建發展新體制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需要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在國內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呈現出很多新變化、新趨勢。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但目前我國經濟體制中的很多方面與這些新變化、新趨勢不相適應,甚至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必須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加快構建發展新體制,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二)構建發展新體制是打造發展新引擎的制度保障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我國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推動經濟發展的傳統動力在減弱,新的動力正在孕育形成之中。如果新老動力接續出現問題,就會導致經濟增長失速、經濟結構失調,引發就業、收入等一系列問題。為此,要在改造傳統引擎的同時,加快打造新引擎,匯聚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能。這就需要構建發展新體制,從制度安排上持續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三)構建發展新體制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是由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構成的一整套制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則是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構建發展新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這一總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堅持改革方向,加快構建發展新體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二、準確把握構建發展新體制的基本要求
構建發展新體制,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要認真學習、全面理解《建議》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部署,準確把握構建發展新體制的基本要求,以確保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前推進。
(一)必須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思想,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構建發展新體制,必須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動力和保障,加強頂層設計,抓住關鍵環節,處理好各方面關系,增強制度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新的發展體制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這個戰略布局。
(二)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建議》指出:“黨的領導是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睒嫿òl展新體制,是一個破舊立新、革故鼎新的過程,不可避免地要觸及深層次社會矛盾,涉及利益關系調整,甚至要觸動一部分既得利益,極為艱巨復雜。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攻堅克難,扎實做好構建發展新體制的各項工作。
(三)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建議》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边@五個理念指明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方向和要求,也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必須把這五個理念貫穿到構建發展新體制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使新的發展體制有利于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有利于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整體性,有利于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有利于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有利于從制度上保障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全面落實構建發展新體制的重點任務
構建發展新體制,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按照《建議》要求,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協調推進。
(一)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的作用都發揮好
構建發展新體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一要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部門已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86項,提前兩年多完成減少1/3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每年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近千億元。下一步,要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改進行政審批工作;改善和加強政府管理,加緊梳理政府職權和修改法律法規,建立權力和責任清單制度,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履行好政府;镜亩档棕熑巍6涌煨纬山y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促進要素資源有序流動。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讓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完善人才流動配置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人才、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城鄉、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三要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提高企業效益。各級政府要繼續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
(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推動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通過改革,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一要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實際情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穩妥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二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督。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強化出資人監督,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制度,加強紀檢監察監督和巡視工作,健全國有資本審計監督體系和制度,實行企業國有資產審計監督全覆蓋。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形成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茖W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三要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布局戰略性調整。引導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創新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
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轉變發展方式、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一要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加快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推進增值稅改革,適當簡化稅率。完善消費稅制度,進一步發揮消費稅對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和部分高檔消費品的調節作用。加快資源稅改革,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二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相應調整支出責任和保障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三要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改進預算管理和控制,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從嚴控制專項轉移支付。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規模控制和預算管理。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
(五)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走活金融這步棋至關重要。在金融機構方面,要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在金融市場方面,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加快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探索建立保險資產交易機制。在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方面,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完善利率傳導機制。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在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方面,要加強統籌協調,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等的監管,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完善國有金融資本和外匯儲備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有效運用和發展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我國已經基本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形成了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框架。但目前收入分配領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城鄉、區域、行業乃至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依然較大。今后,要繼續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縮小收入差距。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規范隱性收入,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同時,還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更大力度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有序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層、中西部地區流動的政策體系,為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構建發展新體制,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緊密同志為,扎實做好構建發展新體制的各項工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