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召開,多少人翹首以盼。公告出爐的這一刻,媒體很熱鬧,財經領域卻瞬間失聲。因為,公告里跟經濟相關的話題,實在太少。未來幾天會出爐定稿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看起來也未必是財經領域尤其是商業分析的菜,因為和經濟的關系比三輩以外的親戚還要遠。
作為一名分析師,咱家出品的四中全會的解讀,還是從“非主流”的領域切入。
我們都知道,按照慣例,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除了討論最核心的問題之外(這次是依法治國,十六屆四中全會是加強執政能力),還會在總結評價過去工作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長達四天的時間里,神秘的京西賓館中,很可能期間出現過無數次熱火朝天的討論,但你只能從公告的字里行間去尋找微不可聞的線索:
第一,會前預期較高的土地改革,并未出現在公告里,可能是分歧較大難產,也可能簡單蘊含在“全面深化改革”幾個字中。總之,無從判斷。
第二,四中全會的時點很敏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2月初就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共產黨黨章告訴我們,全國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全會的效力次之,接下來才是政治局會議,政治局常委會排行老幺。
毫無疑問,中央經濟會議會尊重四中全會上達成的一致意見。而大家最關心的經濟增長目標,就有可能從公告里找到訊息,尤其是這一段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
“既要…又要”這兩句話告訴我們,目前依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是,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很劇烈。劇烈到什么程度呢?劇烈到你不用想那么遠,把眼前的工作先做好。風暴來臨的時候,自然知道該怎么調整應對。跟釘釘子一樣,敲完一錘算一錘,不要想著下一錘而放棄或者影響這一錘。我的理解,在黨中央明確調整之前,依然是要將經濟增速維持在中高速區間的。大膽猜測:明年的增速目標,不會定在7以下。
做完非主流,還是要回歸主流,也就是依法治國這個命題。
不知道很多人看到公報會不會覺得低于預期之類的,畢竟公報內容跟之前流傳的很多版本都完全不一樣。之前那些網絡流傳的版本都提到過法院獨立,看了那么些熱血的東西,畢竟心里還是會想一想,法院體系直屬和從地方獨立出來貌似難度很大,會涉及全國十幾萬法官的龐大人事和財務問題,不是三四年能夠處理明白的。
當初鐵路法院移交地方也是嚷嚷了好幾年才改成的。事實上,現階段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還處在六個省市做試點的階段。接下來具體來談公告的內容。
首先我們拋開公報框架,看完整個公報后,腦海里最先蹦出來幾個亮點。
1、態度上的亮點:立法先行、依憲治國,從文件上看,立法、憲治都喊得更有力量了。
2、制度上的亮點:巡回法院、重大行政決定法定程序、領導干涉記錄追究。
我們下面按照公報幾大板塊的順序,給大家做一一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依法治國,總共講了六大部分,分別是:
1、立法領域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領域)
3、司法領域
4、法治意識、法治宣傳、法治教育
5、法治隊伍(法治工作者)
6、黨的領導
其中跟市場經濟最相關的,當然是第一部分立法領域和第二部分法治政府。所以我們重點解讀這兩部分,同時解讀一下四中全會之前各類消息最聚焦的司法部分,其他三部分我們僅點出一些亮點。
1、立法領域
關鍵點1:“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立法先行是法治社會必須的,但是我們可能會疑問立法先行、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會不會導致改革推進速度變慢?
我認為,首先,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質量、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這確實會使得立法博弈難度增加,立法過程更加漫長。修法的過程極其復雜漫長,一個預算法就修了十幾年,今年才修改出來,而立法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經常是低于預期的,甚至是遙遙無期的。而提高立法質量,把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使得各種利益群體在立法過程中的博弈增加,更是增加了立法的復雜程度和立法所需要的時間。
但是第二,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的立法先行是為了什么?無非是為了規范政府行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法無授權而不可為,等法律出來了,授權你做了,你才能做。這不正是我們新一輪深化戶改的最主要內容之一嗎?讓政府收手,政府有法律授權才能做事兒管事兒,這是給市場從根基上松綁,也讓政府的行政效率變高。
拿稅法做個例子,在全國財政收入中,增值稅收入占總稅收收入的26%,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幾乎涉及了所有行業,但是收取增值稅卻沒有國家法律支撐,依據的是國務院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大家都在關注的房地產稅、環保稅,以后不是政府說收就能收,有了法才能收,這是防止財稅體制改革變味兒從而給市場主體帶去束縛。
對市場主體來說,法無禁止皆可為,立法先行是給市場主體吃定心丸,不用活在過去行政干涉的陰影里。所以立法先行本身就是在推進改革,我們完全可以打消“立法先行導致改革推進速度變慢”的這一擔心。
關鍵點二:“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立法先行加上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給我們提供了尋找下一個改革熱點的思路:跟隨立法進程,來尋找下一個改革熱點,來判斷改革進度。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領域)
關鍵點: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3、司法領域
巡回法院制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領導干部干預記錄。兩項制度是增強法院獨立性的。而且是可操作性極高的。領導干部干預記錄制度是可以立馬上任的制度,巡回法院的可操作性也比較高,比起之前流傳版本中的法院從地方獨立出來的可操作性都高很多。
4、法治宣傳方面亮點: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5、法治隊伍方面亮點: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
羅列事實總是很容易的,逐點分析也算輕車熟路。我們用去兩三千字的篇幅解剖完四中公告,接下來,需要把所有線索拼接起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何將依法治國上升如此高的高度?
三中全會提改革,大家都可以理解。四中這么重要的會議上聚焦依法治國,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事實上,深改組第一次會議討論成員名單明確分工和規則,第二次會議赫然就是《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第三次會議更是通過了《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
你看,依法治國絕非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發力點。政治家做事情,都是追求回報的。系統重要性的事情,自然應該獲得系統重要性的地位。依法治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答案就在一段話上:“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