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黨的十八大選舉產生了由205名委員和17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根據黨章,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目前,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排名第一、二位的分別是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和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
新京報記者統計,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共有13名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在全會上被撤銷職務,受到黨紀處分。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在兩年中有7名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落馬,總數超過前四屆的一半。
■黨的全會怎么開?
會期
分組討論時間更長
十四大至今,每屆中央委員會都召開7次全體會議。除頭尾三次涉及人事選舉事項的全會外,其余四次全會聚焦改革、經濟、黨建等主題,會期一般3至5天。
今天召開的四中全會會期為4天,與去年召開的四中全會長度相同。去年以十八大代表身份列席會議的浙江日報記者俞佳友曾撰文稱,四中全會4天的會期,除了兩個半天是全體大會,其余都是分組討論。
央視《新聞聯播》畫面顯示,全會開全體大會時,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坐席在會場前方,中央委員一般按姓氏筆畫排座。俞佳友回憶,分組討論時,他所在的組共有出席和列席會議的代表50余位,分別來自浙江、江蘇、江西三個省以及部分中直單位。
列席
基層代表受邀列席
根據慣例,一中全會選舉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十七屆一中全會和十八屆一中全會的列席人員只有中紀委委員。二中全會為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法、最高檢換屆做準備,根據十七屆二中全會和十八屆二中全會公報,只有“有關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除了首尾三次與人事選舉有關的全會,中間四次全會的列席人員較多,包括中紀委委員(或中紀委常委會委員)、有關負責同志、相關領域的黨代會代表、基層黨員以及專家學者。列席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俞佳友稱,每個省市區列席全會的基層代表一般不超過2名。
新京報記者昨日獲悉,已有來自基層司法單位的十八大代表受邀列席四中全會。
表決
一般采用舉手表決
按照慣例,全會閉幕大會上,將對“決定”、“建議”、“決議”等文件進行表決。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定義,“決定”適用于“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等事項。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的52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20個“決定”。以往全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文件,采用的是“建議”。
全會涉及對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的處分,程序多為中紀委向大會作審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