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十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我省面臨的內外環境和形勢,認為我省與全國同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任務十分艱巨,全省上下必須堅定信心、團結一致、拼搏奮斗、奮發有為。全會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指導思想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發展取得新成績!笆濉睍r期是我省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特別是去年9月中央對山西省委班子作出重大調整以來,我們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對山西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的“五句話”總要求和總思路,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吏,持續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成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狠剎“四風”、打黑除惡“三個高壓態勢”,不斷凈化政治生態,振奮精神,凝聚共識,增強信心,全省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逐步好轉。同時,提出并著力推進“六大發展”,全面實施“六權治本”,統籌做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加快實施“革命興煤”,全力推動科技創新、金融振興、民營經濟發展“三個突破”等,為新形勢下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思路、有力舉措和堅強保證。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力度加大,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一批重大工程如期建成,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全面展開,一些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進展,創新驅動戰略全面實施,金融創新步伐加快,對外開放全方位展開,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發展環境開始優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高度關注民生、切實保障民生、著力改善民生,社會事業成績顯著,“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采煤沉陷區治理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指標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植樹造林、水利建設工作扎實推進,化解過剩產能有效推進,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全部完成。平安山西建設深入開展,法治山西建設縱深推進。這些積極成效從各方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
從國際看,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省發展具有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
從國內看,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內涵和條件發生深刻變化。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正在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焖贁U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黨中央確定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理念,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國家加快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等重大戰略,為我省借勢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為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保民生拓展了新空間。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發展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為我省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增強了動力和活力。
從省內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確定并實施“六大發展”“三個突破”、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等戰略舉措,為我省加快發展明確了思路、方向和路徑。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釋放了活力。全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我省加快發展的動力源泉。豐富的資源稟賦、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效,為我省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煤、電等能源產業優勢和豐富的交通、電網、煤氣管網等基礎設施,為我省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凈化政治生態,從嚴落實“兩個責任”、保持“三個高壓態勢”、推進“六權治本”,形成了我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合力和良好環境。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省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地區、中部欠發達省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面臨著政治、經濟、民生和生態的“立體型困擾”,面臨著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的重大課題,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存在突出短板,發展不足、發展粗放、規模不大、結構不優、質量不高、效益不好、創新不夠的問題仍然突出。地區生產總值雖然突破萬億元大關,但總量在全國排名還相對靠后,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一煤獨大”局面尚未實質性改變。資源和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不高,資源型產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發展空間趨緊、抗風險能力弱化。民生欠賬問題仍然突出,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民增收特別是呂梁、太行兩大連片貧困區等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還比較艱難。生態環境“瓶頸”問題仍然突出,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較重,水利瓶頸尚未突破,造林綠化還有差距。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在繼續加大,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1個百分點;全省一般預算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1.4%,119個縣(市、區)中有82個財政收入負增長;企業運行艱難,全省煤炭企業到9月底盈虧相抵凈虧損70.37億元,欠發職工工資35億元,欠繳社會保險109億元;企業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嚴峻。干部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任重道遠,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任務艱巨。一些干部“為官不為”問題還較為突出,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有效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待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下更大氣力。實現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與城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充分的思想準備、堅定的必勝信心,負重前行,攻堅克難。
綜合判斷,我省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繼續保持“三個高壓態勢”,繼續從嚴治吏、保持選人用人風清氣正,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振奮精神、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更加有效應對風險和挑戰,著力在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補短板、建小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遵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五個發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話”總要求,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廉潔和安全發展,以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提速度為基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做好煤與非煤兩篇文章,化解過剩產能,擴大新興產業規模,著力凈化政治生態,著力建設文化強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加快法治山西建設、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堅持黨的領導。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后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力爭經濟較快增長,確保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益明顯上升,工業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煤炭安全、綠色、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新興接替產業形成規模,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糧食安全基礎更加鞏固。京津冀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國家級的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創新基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萍肌⑾M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明顯提高。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人才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就業比較充分,教育、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F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安全生產向穩定好轉堅實邁進。
——文化建設呈現全新局面。文化強省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文化發展主要指標、文化事業整體水平、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和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增加值不斷提高,文化創造力、影響力增強,三晉文化走出去成效更加顯著。
——生態建設實現穩步提升。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化水平顯著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森林、草地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明顯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邁出堅實步伐。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支撐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經驗。開放型經濟和對外合作體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民主法治建設成效顯著。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體制改革基本到位,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二)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把新的發展理念貫徹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著力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廉潔和安全發展,努力開創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局面。
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全省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包容創新,讓創新成為發展常態、社會風尚,不斷推動經濟結構全面轉型,努力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使我省發展的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結構更優。
著力推進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和平衡性。
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能源革命,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革命興煤”之路,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和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扭轉環境惡化、改善環境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著力推進開放發展。從深度融入國內國外經濟合作中謀劃發展,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引資和引技引智相并重,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對外貿易布局、投資布局,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著力推進共享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創造公平、包容、普惠的發展環境,確保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實現全省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著力推進廉潔和安全發展。廉潔和安全是黨中央對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更是山西發展的現實保障。堅持廉潔發展并自覺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環節、全領域,實現經濟發展與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互動。堅守安全發展紅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我省各方面的安全與穩定。
三、推進創新發展,著力加快轉型升級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我省資源型經濟亟待轉型的形勢下,發展必須立足科技創新和全面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集創新資源、營造創新環境,向全面創新要動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不斷增強我省發展的活力和后勁。
(一)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努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抓投資工作機制,強化政府對全社會投資的積極引導和有效調控,努力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創新公共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在抓好投資大、帶動作用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的基礎上,引導投資向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基礎設施和公共領域傾斜。
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優勢創抓機遇,抓住機遇創造需求,根據需求創新產業,圍繞產業創優機制,特別是推動煤炭清潔利用,創造現代高載能工業、民用需求。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對消費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努力增加就業創業機會。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落實國民休閑計劃和帶薪休假制度,增強居民消費的信心和動力,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創造高效便捷的消費環境,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擴大服務消費,做大品質消費,保障基本消費,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促進消費投資良性互動、供給需求有效對接,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
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積極扶持培育外向型龍頭企業、拳頭產品。加快培育和完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暢通國際物流通道,積極促進與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歐亞大陸橋等國際物流通道的互聯互通。努力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推進以質取勝戰略,優化外貿結構,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的外貿競爭新優勢。鞏固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優勢,發展版權貿易,積極推進山西特色文化產品和技術服務出口,拓展商貿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等出口業務范圍。
(二)做好煤和非煤兩篇文章。把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主要任務,實施工業強基工程,不斷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切實推進煤炭產業“六型轉變”,大力培育市場潛力大、產業基礎好、帶動作用強的非煤產業,逐步形成以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發展新興接替產業為先導、全面發展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
做優做強能源產業。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轉變能源產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推動能源產業綠色發展,切實提高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
著力推進煤炭及其相關產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革命興煤之路。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的現代管理體系。重點推進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提質,全力打造煤炭產業升級版。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限制產能增加,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建立關閉礦井銜接機制和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構建有效控制煤炭生產總量、市場需求調節煤炭產品結構新機制。著力推進煤轉電、煤轉化產業發展,有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
以建設晉北、晉中、晉東南大型煤電基地為重點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大容量、高參數超臨界、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加快燃煤發電升級與改造,推進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進一步提升煤電高效清潔發展水平。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積極爭取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全面深化電價改革、電力交易體制改革、發用電計劃改革和售電側改革,培育售電市場主體,建立和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擴大直供電領域和范圍,提高省內、省外電力市場規模。
以氣化山西為引領,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推進地面煤層氣開發與煤礦井下瓦斯抽采,實施煤礦瓦斯抽采全覆蓋工程,積極探索煤層氣多通道、多途徑利用。積極探索形成與天然氣同質同價的價格機制。
大力培育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探索推廣智能電網、多能互補、儲能等多種技術創新,形成風電、光電、煤層氣發電等多輪驅動的新能源供應體系。加快水電發展。
優化提升現代高載能產業。延伸和完善傳統產業鏈條,促進電力、煤炭與高載能產業互動發展,實現能源的就地消納增值。
著力推進冶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建設高質量、多品種的鋼材生產體系,以及優質、高端鋁鎂合金材和銅材生產體系。堅持煤電鋁材一體化發展,優化資源配置,發展精深加工,補齊電解鋁產業短板,支持自備電廠發展,構建南部、中部和西部三大鋁工業產業集群。
企業員工人事檔案目錄制度
時間:2023-09-13 16:0:04檔案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時間:2023-09-14 20:0:43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時間:2023-09-14 01:0:26物業公司檔案管理制度范本
時間:2023-09-14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