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轉型升級,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大力發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優化種植結構,在保障全市基本口糧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構建優勢農產品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柑橘、生態漁業、草食牲畜、茶葉、榨菜、中藥材、調味品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良種繁育、標準化種養殖基地、加工儲藏、冷鏈物流、后期研發等,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培育知名品牌。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組織化、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扶優扶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培育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開展農民合作社示范建設。探索適合丘陵山區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發展專業大戶及家庭農場,鼓勵農戶發展聯戶經營。探索“大集群、小單元”等模式,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深化產加銷對接,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增值率和市場占有率。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和小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切實治理病險水利設施。推廣良種良法,推進山區丘陵農業生產機械化,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推行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氣象、病蟲害防治及動物疫病防控等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建設。
(五)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統籌推進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通信信息樞紐和互聯網經濟高地。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優勢,加強網絡光纜直聯建設,提高網間流量疏導能力和互通效率。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建設,著力打造IDC數據中心。實施光網工程和寬帶鄉村工程,加強偏遠區縣和農村地區通信網絡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保障、應急和管理能力建設,保障網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全面提高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率及覆蓋率,廣泛運用互聯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催生新的產業業態、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軟件及技術服務、大數據處理等新產業,積極發展智能硬件、云制造等新業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O2O平臺等新經濟業態。
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到交通、市政、社會治理等領域,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加快社會公共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建立自然人信息、法人信息、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構建政務共享、信息惠民、信用體系、社會治理公共應用平臺。大力提高城鄉居民信息技術和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促進信息化成果惠及城鄉居民。
(六)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構建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協同發展格局。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構建高效、規范的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監管,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加快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國有骨干企業。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穩妥、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國有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堅決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善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體制。支持非公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健全經濟發展法治環境,大力營造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氛圍。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減輕企業負擔。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圍繞準入、監管、信用、稅收、價格等關鍵環節,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監管,建立健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風險預控、預警機制。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促進稅收等優惠政策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整合和規范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強經濟運行管理和調控,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七)加快建設人才強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西部地區人才高地。對接國家重大人才工程,深化實施重慶“”“特支計劃”“兩江學者”等人才項目,大力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人才發展等人才計劃和“互聯網+”人才聚集等人才專項,培養聚集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改革人才發展體制,建立健全人才選拔、引進、培養、評價和流動等機制,強化人才支持政策,改善人才發展環境。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培育一大批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四、堅持協調發展,增強發展均衡性
統籌推進各項事業,協調兼顧各方面利益關系,促進區域協調、城鄉一體、軍民融合、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一)統籌五大功能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健全五大功能區域科學發展機制,統籌推進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各區域之間互聯互通和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
都市功能核心區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升級,聚焦發展金融服務、國際商務和高端商貿,推動城市空間優化和功能完善,促進非核心功能有序向外疏解,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都市功能拓展區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統籌人口、產業、交通、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務,加快重點功能組團開發,有序拓展和優化城市空間。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區西部、南部板塊發展,培育形成新的增長極。推動都市功能拓展區與都市功能核心區協同融合,打造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強大、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大都市中心區。
城市發展新區要著力推動“四化”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全市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和統籌城鄉發展的先行區,在促進全市區域協作中發揮紐帶作用,在推動改革創新中發揮開拓作用,在保障改善民生中發揮示范作用。著力培育壯大支柱型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產城融合、綠色低碳、布局優化、聚集能力強的重要功能組團,成為重慶大都市區重要組成部分。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要突出生態涵養和生態屏障功能,破解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大力發展特色工業和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努力在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推進區縣城建設、重點鎮建設和特色工業園區開發。打造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帶。高標準做好三峽庫區后扶工作。加快形成以“萬開云”板塊為重點的沿江特色經濟帶,在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實現更大作為。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要突出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功能,加強扶貧開發與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相結合,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區縣城、重點鎮、特色工業園區、特色旅游開發區和
企業員工人事檔案目錄制度
時間:2023-09-13 16:0:04檔案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時間:2023-09-14 20:0:43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時間:2023-09-14 01:0:26物業公司檔案管理制度范本
時間:2023-09-14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