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朋友或驚奇或調侃地問我:“全國每年數十億檔案收費哪兒去了?你們檔案館每年收多少檔案費?”上網后發現,前一句問話是新華社一則消息的標題。這則“重磅消息”對檔案部門來說,不啻是“當頭一棒”。但細看新聞內容,是指人事檔案保管費。借用一句網絡用語,檔案館這次是“躺著也中槍”。據筆者所知,市和區縣檔案館一般不保存人事檔案,現在也沒有什么收費項目。
三十年前剛到檔案局工作時,有人會神秘兮兮地問我:“我的人事檔案在你們檔案館嗎?”每回都要費一番口舌作解釋:檔案館主要保存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形成的有一定年限的歷史檔案,比如市檔案館保存解放前租界機構檔案,解放后市政府各部門檔案,還有江南機器制造局、舊上海南京路四大百貨公司的檔案,等等。三十年來,檔案館從封閉走向開放,其社會功能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所了解,但其知名度畢竟難與同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圖書館、博物館比肩。當下人們瀏覽新聞大都是“快餐式”的,看個標題就完了。這樣,這則廣為傳播的關于檔案收費的消息,“誤傷”檔案館也就情有可原了。
平生第一次“接觸”人事檔案,是年少時在鄰居家。那天鄰居大哥拿著一個密封的檔案袋自豪地告訴我,這是他的團員組織關系檔案。他考上一所中專,要將團員組織關系轉到新學校。“你能偷看自己的檔案嗎?”我禁不住問。“絕對不能,這是起碼的組織觀念。正因為組織信任我,才讓我自己轉關系。”一番話讓我肅然起敬。不知為什么,以后我轉關系并沒有過這種“信任”,都是單位之間轉遞的。那年在廠辦公室工作,偶然在機要信件登記簿上看到自己的檔案轉到局里,心里頓時緊張起來,不知會發生什么事。后來才知道,當時廠里分配到一個工農兵大學生的名額,廠里推薦了幾個候選人,我也在其中,所以就有檔案轉遞。結果我落選了,于是就懷疑是我檔案里那幾個“海外關系”惹的禍。其實自我出生起就沒見過“海外關系”中的任何一個,但在入團入黨時都要一一填上,還要寫上自己對這些“關系”的深刻認識。幸運的是,恢復高考后,這些“海外關系”并沒有影響圓我的大學夢。
人事檔案,對我們這輩尤其對我們父輩中的不少人來說,都有難以磨滅的痛楚記憶。有多少人曾為自己的人事檔案擔驚受怕,背過沉重的思想包袱!從家庭出身、社會關系到檢查交代、內查外調、審查結論,有多少材料要塞進檔案袋!有人甚至到了“檔案等身”的駭人地步。前些年,有位作家在北京潘家園舊書攤上,收購了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劇作家協會的包括個人檢討、互相揭發和批判會議記錄等檔案材料。其中“胡風集團案”涉及到的杜高個人檔案數量之多、時間跨度之長尤其讓人吃驚。據披露:“杜高檔案”裝訂成冊,厚厚幾大摞,其反映的內容始于1955年反胡風,歷經1957年反右和反右后長達12年的勞改生活,結束于1969年杜高被摘去右派分子帽子釋放回家。交代、揭發、批判、外調、總結、評語、結論等材料達幾十萬字。實在難以想象,這樣的檔案材料竟會流落街頭,幸好被有識之士發現并收藏。
今天,人們再也不會對檔案懷有恐懼感了,但我以為對檔案的敬畏感還是應該有的。這種敬畏,是對歷史的敬畏,是以史為鑒的體現。以前,不少人一想到與自己“形影不離”的厚厚的人事檔案就噤若寒蟬;如今,一些年輕人不知自己薄薄的幾頁檔案去哪兒了。社會生活發生了多大變化。這里,想對一些年輕人進一言:別讓自己的人事檔案“失聯”,檔案記錄了你的人生軌跡,其中相關的原始憑證在今后若干年、甚至幾十年后,會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企業員工人事檔案目錄制度
時間:2023-09-13 16:0:04檔案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時間:2023-09-14 20:0:43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時間:2023-09-14 01:0:26物業公司檔案管理制度范本
時間:2023-09-14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