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意思
在我國傳統農歷中,每年的臘月三十日被稱為過小年,家家戶戶除舊迎新,貼春聯、貼門神、貼福字,高興得不亦樂乎。然而,除夕的意思是什么呢?有什么特別的來歷嗎?
農歷一年最后一天叫“歲除”(俗稱過小年),因常在農歷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這一天的夜晚,即春節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之意,含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一年的最后一天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夕的意思是“
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除夕節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古代官民各有活動,祈求來年萬事如意。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下面文字整理于網絡,可供參考。
除夕是農歷年臘月的最末一日,春節的前夜。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
在我國民間普遍重視此日,被成為“年關”。舊日,工商業者視端午、中秋、除夕為一年中之三大節關,每個節關都要結算帳目,而以除夕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來往帳,核實盈虧,規劃來年。
中國傳統風俗,除夕與春節,時相接,俗相類,實為一個傳統佳節。
“除夕”,義謂舊歲至此而除夕,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吉兆。
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戶瞳痛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夢梁錄》卷云:“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家不論大小戶,俱灑掃門,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
《萬歷嘉興府志》:“臘月,鄉人以朱墨圖面,跳舞于市,行古禮。除夕,易門神、桃符、春貼,井皆封,爆竹、紫,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徐君倩《共內人夜坐守歲》詩:“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除夕之夜,尚有“辭歲”,置、送“壓歲錢”之習俗!堆嗑q時記》:“凡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當舊年離去迎新年黑
時間:2023-09-20 07:0:41迎新年黑板報賀詞法
時間:2023-09-17 13:0:52新年學生黑板報花邊
時間:2023-09-21 02:0:33春節主題黑板報五幅【優秀】
時間:2023-09-21 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