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和家長選擇大學的標準是什么,根據口碑選擇大學只適用于極少數的情況,根據自身對學校的了解也很少,那么就需要了解自己報考的意向大學了,本文黃老師幫分享自己對中國農業大學了解的經驗,從多方面數據分析中國農業大學怎么樣好不好,希望大家對中國農業大學有更多的了解。
中國農業大學怎么樣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屬于教育部公辦本科學校,其次該校既是211大學也是985大學,是一本類院校,根據校友反饋口碑不錯。下面是中國農業大學學校最新介紹:中國農業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并為北京農業大學。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中央農業部機耕化農業?茖W校、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平原省農學院合并成立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85年10月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并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
辦學規模
大學的辦學規模更大,學生數量差距比較明顯。大學的最低人數比學院多,全日制在校生數量要大于八千人,研究生的數量不能少于總人數的百分之五。
而學院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量只要大于五千人即可,而且對研究生的數量沒有要求。人數上的差異也導致大學和學院的其他資源的差別。
大學人數多,因此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教學和住宿場地都比較大,教學設備以及圖書館資源都比較豐富。
專業學科
學院需要以一個學科為主要學科,而大學則需要以三個學科為主要學科,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大學里有一些學院,可能也達到了人數的標準,但只有一個主要學科,就不能獨立分劃為大學。
師資力量
大學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還有一部分研究生,需要的教師資源會更加豐富,對高素質教師資源也有需求。
比如大學的專任教師人數規模最少是四百人,一半老師的學歷要在研究生以上,五分之一的老師是博士學歷;而學院老師的最低數量要求是二百八十人,百分之三十的老師是研究生學歷。
教學水平
大學一般碩士教育有比較高的要求,最少有兩個碩士授予點,學院就沒有這一特殊規定。一般教育部對大學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選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604 | 8125 |
2022 | 北京 | (物) | 本科 | 628 | 5063 |
2022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630 | 4857 |
2022 | 北京 | (化) | 本科 | 631 | 4761 |
2022 | 北京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36 | 4186 |
2021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602 | 7739 |
2021 | 北京 | (化) | 本科 | 615 | 5971 |
2021 | 北京 | (物) | 本科 | 622 | 5111 |
2021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627 | 4540 |
2021 | 北京 | (化) | 本科 | 627 | 4540 |
2021 | 北京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32 | 3977 |
2020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606 | 8263 |
2020 | 北京 | (物 或 化) | 本科 | 627 | 5201 |
2020 | 北京 | (物) | 本科 | 628 | 5087 |
2020 | 北京 | (化) | 本科 | 630 | 4830 |
2020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632 | 4589 |
2020 | 北京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36 | 4103 |
2019 | 北京 | 理科 | 本科 | 617 | 5830 |
2019 | 北京 | 理科 | 本科 | 633 | 3948 |
2019 | 北京 | 文科 | 本科 | 607 | 1625 |
2019 | 北京 | 文科 | 本科 | 622 | 977 |
2022 | 天津 | (不限) | 本科A | 651 | 4761 |
2022 | 天津 | (物) | 本科A | 651 | 4761 |
2022 | 天津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A | 652 | 4625 |
2022 | 天津 | (化) | 本科A | 656 | 4026 |
2022 | 天津 | (不限) | 本科A | 657 | 3891 |
2021 | 天津 | (化) | 本科A | 642 | 5483 |
2021 | 天津 | (不限) | 本科A | 647 | 4777 |
2021 | 天津 | (物) | 本科A | 648 | 4641 |
2021 | 天津 | (化) | 本科A | 650 | 4391 |
2021 | 天津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A | 653 | 4021 |
2021 | 天津 | (不限) | 本科A | 655 | 3779 |
2020 | 天津 | (不限) | 本科A | 649 | 5135 |
2020 | 天津 | (物) | 本科A | 652 | 4691 |
2020 | 天津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A | 653 | 4528 |
2020 | 天津 | (物 或 化) | 本科A | 653 | 4528 |
2020 | 天津 | (化) | 本科A | 653 | 4528 |
2020 | 天津 | (不限) | 本科A | 659 | 3639 |
2019 | 天津 | 理科 | 本科A | 609 | 4902 |
2019 | 天津 | 理科 | 本科A | 625 | 3562 |
2019 | 天津 | 文科 | 本科A | 582 | 989 |
2019 | 天津 | 文科 | 本科A | 589 | 761 |
2022 | 河北 | 歷史 | 本科 | 599 | 2217 |
2021 | 河北 | 歷史 | 本科 | 603 | 2212 |
2022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583 | 17536 |
2021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585 | 20594 |
2020 | 河北 | 理科 | 本科 | 635 | 12472 |
2020 | 河北 | 理科 | 本科 | 645 | 8674 |
2019 | 河北 | 理科 | 本一 | 616 | 10336 |
2020 | 河北 | 文科 | 本科 | 603 | 3217 |
2020 | 河北 | 文科 | 本科 | 628 | 926 |
2019 | 河北 | 文科 | 本一 | 631 | 1057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75 | 6336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35 | 18317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87 | 6650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58 | 13681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611 | 6256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74 | 16418 |
2019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74 | 7999 |
2019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41 | 17325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75 | 742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50 | 2343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603 | 802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76 | 2453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90 | 918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64 | 2861 |
2019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89 | 774 |
2019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70 | 1971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19 | 9913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49 | 5540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B | 495 | 14349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33 | 8645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79 | 3425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B | 545 | 6894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71 | 5513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95 | 3218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B | 563 | 6537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579 | 6003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601 | 3404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B | 581 | 5738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539 | 1342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558 | 696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580 | 1040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596 | 563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600 | 974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621 | 392 |
2019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601 | 844 |
2019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618 | 387 |
2022 | 遼寧 | 歷史 | 本科 | 583 | 2256 |
2021 | 遼寧 | 歷史 | 本科 | 606 | 1886 |
2022 | 遼寧 | 物理 | 本科 | 583 | 13945 |
2021 | 遼寧 | 物理 | 本科 | 589 | 13219 |
2020 | 遼寧 | 理科 | 本科 | 597 | 10556 |
2020 | 遼寧 | 理科 | 本科 | 630 | 4464 |
2019 | 遼寧 | 理科 | 本科 | 608 | 7489 |
2019 | 遼寧 | 理科 | 本科 | 624 | 4408 |
2020 | 遼寧 | 文科 | 本科 | 619 | 1489 |
2020 | 遼寧 | 文科 | 本科 | 634 | 674 |
2019 | 遼寧 | 文科 | 本科 | 617 | 1088 |
2019 | 遼寧 | 文科 | 本科 | 624 | 766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560 | 5728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558 | 6023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591 | 5700 |
2019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595 | 5778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559 | 5051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574 | 4854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605 | 5379 |
2019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589 | 7708 |
2022 | 上海 | (化) | 本科 | 554 | 6263 |
2022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56 | 5925 |
2021 | 上海 | (化) | 本科 | 551 | 5356 |
2021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53 | 5028 |
2021 | 上海 | (化) | 本科 | 554 | 4880 |
2020 | 上海 | (物 或 化) | 本科 | 546 | 5776 |
2020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47 | 5590 |
2019 | 上海 | (不限) | 本科 | 548 | 5437 |
2019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51 | 4946 |
2022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73 | 4716 |
2022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93 | 1585 |
2021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83 | 4377 |
2021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99 | 1749 |
2022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07 | 10403 |
2022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08 | 9960 |
2022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608 | 9960 |
2021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71 | 22337 |
2021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96 | 9599 |
2021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98 | 8856 |
2021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99 | 8488 |
2020 | 江蘇 | 理科 | 本一 | 391 | 9133 |
2019 | 江蘇 | 理科 | 本一 | 384 | 9668 |
2020 | 江蘇 | 文科 | 本一 | 365 | 7865 |
2019 | 江蘇 | 文科 | 本一 | 369 | 3476 |
2022 | 浙江 | 1段 | 641 | 12487 | |
2021 | 浙江 | 1段 | 631 | 16884 | |
2020 | 浙江 | 1段 | 642 | 12965 | |
2019 | 浙江 | 1段 | 645 | 12631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92 | 14254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10 | 7939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01 | 13652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19 | 8010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18 | 13427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35 | 7698 |
2019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90 | 13391 |
2019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06 | 8687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78 | 2477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92 | 1146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623 | 2097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634 | 1113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82 | 4731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609 | 1109 |
2019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609 | 1539 |
2019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616 | 1016 |
2022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86 | 2160 |
2022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90 | 1854 |
2021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85 | 2385 |
2021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91 | 1833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85 | 12913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93 | 10561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607 | 7002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608 | 6764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610 | 6289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85 | 14498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587 | 13813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97 | 10569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613 | 6483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614 | 6246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618 | 5409 |
2020 | 福建 | 理科 | 本科 | 619 | 5678 |
2019 | 福建 | 理科 | 本一 | 593 | 5370 |
2020 | 福建 | 文科 | 本科 | 592 | 2036 |
2019 | 福建 | 文科 | 本一 | 591 | 1890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62 | 16560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92 | 6560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82 | 14013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609 | 6316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77 | 20016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619 | 6473 |
2019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600 | 7308 |
2022 | 山東 | 1段 | 570 | 36818 | |
2022 | 山東 | 1段 | 584 | 25350 | |
2021 | 山東 | 1段 | 571 | 37436 | |
2021 | 山東 | 1段 | 588 | 24172 | |
2020 | 山東 | 1段 | 579 | 45017 | |
2020 | 山東 | 1段 | 605 | 23140 | |
2019 | 山東 | 理科 | 本科 | 562 | 42469 |
2019 | 山東 | 理科 | 本科 | 603 | 15071 |
2019 | 山東 | 理科 | 本科 | 619 | 8761 |
2019 | 山東 | 文科 | 本科 | 576 | 7644 |
2019 | 山東 | 文科 | 本科 | 596 | 3014 |
2019 | 山東 | 文科 | 本科 | 611 | 1269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82 | 26826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604 | 13355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98 | 27341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627 | 11294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617 | 29485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644 | 12396 |
2019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89 | 22024 |
2019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95 | 18563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74 | 4515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94 | 1666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612 | 4295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633 | 1425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611 | 3072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625 | 1401 |
2019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92 | 2999 |
2019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605 | 1501 |
2022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77 | 3469 |
2022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86 | 2455 |
2021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601 | 3740 |
2021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607 | 2904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70 | 19208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81 | 14468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85 | 12915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93 | 10157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96 | 9218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600 | 8086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88 | 21487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01 | 15971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03 | 15168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608 | 13300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10 | 12600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22 | 8696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624 | 8114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25 | 7842 |
2020 | 湖北 | 理科 | 本一 | 599 | 16207 |
2020 | 湖北 | 理科 | 本一 | 609 | 12594 |
2020 | 湖北 | 理科 | 本一 | 622 | 8467 |
2019 | 湖北 | 理科 | 本一 | 610 | 7771 |
2020 | 湖北 | 文科 | 本一 | 574 | 4041 |
2019 | 湖北 | 文科 | 本一 | 584 | 3234 |
2022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84 | 2182 |
2022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93 | 1408 |
2021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96 | 1993 |
2021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607 | 1133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79 | 16011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82 | 14722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83 | 14295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89 | 11950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90 | 11574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96 | 9540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98 | 8925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600 | 8298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64 | 29886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96 | 13531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98 | 12780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99 | 12398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600 | 12018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05 | 10258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07 | 9570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610 | 8583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12 | 8002 |
2020 | 湖南 | 理科 | 本一 | 623 | 8228 |
2019 | 湖南 | 理科 | 本一 | 596 | 8704 |
2020 | 湖南 | 文科 | 本一 | 625 | 1205 |
2019 | 湖南 | 文科 | 本一 | 616 | 1286 |
2022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82 | 3829 |
2021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94 | 4112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01 | 21235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10 | 15264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12 | 14345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613 | 13836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06 | 19949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08 | 18344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615 | 14363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615 | 14392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621 | 11565 |
2020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602 | 18709 |
2020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613 | 13807 |
2019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565 | 21022 |
2019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580 | 14052 |
2020 | 廣東 | 文科 | 本科 | 577 | 5405 |
2019 | 廣東 | 文科 | 本科 | 587 | 4204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84 | 6674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88 | 6254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601 | 6588 |
2019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611 | 5785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80 | 3006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70 | 3767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00 | 9798 |
2019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76 | 1988 |
2022 | 海南 | (物) | 本科 | 697 | 1627 |
2022 | 海南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706 | 1314 |
2021 | 海南 | (物) | 本科 | 689 | 1824 |
2021 | 海南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90 | 1773 |
2020 | 海南 | (物) | 本科 | 679 | 2190 |
2020 | 海南 | (物 或 化) | 本科 | 687 | 1829 |
2020 | 海南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92 | 1631 |
2019 | 海南 | 理科 | 本科A | 701 | 1921 |
2022 | 重慶 | 歷史 | 本科 | 580 | 1897 |
2021 | 重慶 | 歷史 | 本科 | 609 | 1725 |
2022 | 重慶 | 物理 | 本科 | 572 | 12838 |
2021 | 重慶 | 物理 | 本科 | 607 | 12551 |
2020 | 重慶 | 理科 | 本一 | 586 | 10739 |
2020 | 重慶 | 理科 | 本一 | 604 | 7254 |
2019 | 重慶 | 理科 | 本一 | 590 | 12910 |
2019 | 重慶 | 理科 | 本一 | 604 | 9033 |
2020 | 重慶 | 文科 | 本一 | 541 | 10068 |
2020 | 重慶 | 文科 | 本一 | 620 | 764 |
2019 | 重慶 | 文科 | 本一 | 611 | 904 |
2019 | 重慶 | 文科 | 本一 | 614 | 788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00 | 18307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16 | 11540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00 | 20631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04 | 18502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23 | 10430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12 | 19559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31 | 10990 |
2019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35 | 14296 |
2019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42 | 11436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88 | 3234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602 | 1578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87 | 3732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602 | 1813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81 | 3160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600 | 1294 |
2019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98 | 2437 |
2019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610 | 1387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一 | 575 | 5088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一 | 576 | 5257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一 | 603 | 5018 |
2019 | 貴州 | 理科 | 本一 | 586 | 5749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606 | 7211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615 | 5561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559 | 20118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611 | 5302 |
2020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609 | 9475 |
2020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628 | 5754 |
2019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623 | 5797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一 | 572 | 8908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一 | 572 | 9108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一 | 578 | 9996 |
2019 | 陜西 | 理科 | 本一 | 468 | 63268 |
2022 | 陜西 | 文科 | 本一 | 584 | 882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一 | 606 | 949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一 | 627 | 804 |
2019 | 陜西 | 文科 | 本一 | 615 | 1001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53 | 3886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60 | 4385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74 | 4386 |
2019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73 | 5077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35 | 1571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60 | 1638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80 | 1480 |
2019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80 | 1130 |
2022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492 | 1730 |
2021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504 | 1758 |
2020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532 | 1149 |
2019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542 | 1185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21 | 1923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31 | 1752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53 | 1886 |
2019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39 | 2933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522 | 2994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403 | 1845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548 | 2863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339 | 4299 |
2020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564 | 3122 |
2019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573 | 2955 |
2022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513 | 856 |
2021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547 | 958 |
2020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555 | 1015 |
2019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574 | 902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院校基本屬性 | |
創建時間 | 1905年 | |
院校性質 | 公辦 | |
院校類型 | 農林 | |
率屬于 | 教育部 | |
是否是211 | 是 | |
是否是985 | 否 |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
本科/? | 本科 | |
省/市 | 北京 | |
碩士點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32 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3 | |
博士點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22 專業博士學位類別:1 | |
院校地址 | http://www.cau.edu.cn/ | |
招生電話 | ["010-62737682"] | |
招生網址 | http://jwzs.cau.edu.cn/index.html |
中國農業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并為北京農業大學。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中央農業部機耕化農業?茖W校、華北農業機械?茖W校、平原省農學院合并成立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85年10月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并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F任黨委書記姜沛民,校長孫其信。長期以來,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北京農業大學于1954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6所重點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于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之一。學校于1995年進入首批“211工程”建設行列,于2004年被確定為“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2017年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03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中國農業大學,發表了重要講話。2005年10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吳邦國委員長視察中國農業大學,祝賀農大建校百年,鼓勵學校再創輝煌。2009年5月2日,、胡錦濤視察中國農業大學,與師生代表親切座談,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對學校提出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錦濤給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回信,鼓勵全校師生為發展現代農業作出更大貢獻。2012年9月15日,同志來校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在視察學校時要求學校教書育人和黨的建設“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耽誤”,“真正建成有的、具有農業特色的一流大學”,為學校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極大激發了全校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歷經百年的世紀風雨,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農學、生命科學、農業工程和食品科學為特色和優勢的研究型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農業與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學校共設有18個學院、1個實體教學單位和1個直屬系,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7大學科門類;設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體育與藝術教學部。在第四輪一級學科水平評估中,6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學,F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中心(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9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9個省部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農業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99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68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966人。專任研究生導師165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96人、碩士生導師562人。聘期內兼職研究生第一導師25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2人、碩士生導師131人。中國農業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擁有19個博士后流動站,22個博士、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專業博士、13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76個本科專業,8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全日制本科生13483名,第二學士學位學生511名;全日制研究生11609名,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195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414名;非全日制在籍研究生829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360名。中國農業大學堅持“德才兼備、全面發展、通專平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寬厚的人文與自然科學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富有創新精神與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在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的支持下,學校先后成立全國新農科建設中心、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農林教育分會,引領推動高等農林教育改革與創新。學校大力推進專業認證工作,牽頭制定普通高等學校農林類專業認證標準,成為農科專業認證標準的制定者。農學專業率先通過國家農科專業(第三級)認證;植物保護、園藝兩個專業率先通過中俄聯合認證;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六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校擁有3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教學名師、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和46名北京市教學名師,5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0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和3個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積極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23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專業入選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此外,擁有14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專業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是獲批專業數最多的學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生物科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育種)、動物科學(動物育種)獲批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簡稱“強基計劃”),我校是全國唯一入選“強基計劃”的農林高校。學校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擁有生物學、化學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建成了23門國家精品課程、15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23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和15門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122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7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1項、先進集體1項。強化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6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過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構建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活躍。近五年來,在各類創新項目支持下,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發表國內外高水平論文338篇;本科生申請獲批專利127項,軟件著作權102項;本科生獲得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3494項,30多支學生創業團隊獲得北京市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學校獲評教育部“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薄I钊胪七M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2020年,碩士生招生規模首次突破3000人,博士生招生規模首次突破1000人。專業學位研究生全部實現專項制招生和培養,2021年全校共設置11個大類、58個專項,“實踐-理論-實踐”的三段式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強化實踐基地建設,校、院基地共264個。推進專業學位雙導師制,聘請兼職第二導師1112人。強化案例教學,20個案例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案例庫。科教融合、產教結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成效顯著,我校研究生教育成果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獲“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成果獎”5項。研究生在各類競賽中斬獲佳績:國家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件15項、三等獎7項;省部級特等獎5項、一等獎32項、二等獎44項、三等獎16項。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截至2021年9月,累計建有混合課程、全英文課程、案例課程、課程思政、前沿交叉課程等特色課程共379門。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學位論文的質量不斷提高。學?傆嬘23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學校已培養了13萬余名合格的畢業生,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20年,學校本科畢業生2746人,碩士畢業生2168人,博士畢業生846人。中國農業大學圍繞人類營養與健康,以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為導向,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在生物育種、健康養殖、獸醫公共衛生安全、農業綠色發展、農業工程、食品制造、中國農業農村發展與全球食物安全等領域的研究居國內外領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治理的研究與開發”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后有2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際著名雜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GENETICS》上發表,奠定了學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2017至2021年期間,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0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8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6名;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9項,其中主報8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33項。在ESI學科評價指標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藥理學與毒理學、免疫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等13個學科和所有學科論文總引用量進入了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兩個學科的總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千分之一,農業科學總引用量保持全球前萬分之一。社會服務工作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頂層設計、統籌布局、引領帶動的工作思路,探索科技服務地方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學校已與十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百余個地市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全國27個省建設實驗站28個、產業研究院3個、教授工作站131個,支撐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提升了農業科技水平,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學校積極與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政產學研用合作,通過科技成果轉讓、技術實施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動力,學校的專利成果和實用技術覆蓋全國絕大部分省市,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成為相關行業的主導技術,學校開展面向新型農場主、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基層農業干部、基層技術人員、職業農民、創業者、跨界投資者等開展理論政策、素質提升、能力建設、農業科技培訓和服務,達到5.5萬人次/年,有力地推動了學?萍纪茝V和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開展。中國農業大學近年來顯著加快教育對外開放步伐。學校與亞、非、拉、歐、美各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學校與美國康奈爾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羅大學成立了“世界頂尖涉農大學聯盟(A5)”,并在聯盟機制下建立了近20個教育和科研合作項目,其中與康奈爾大學合作舉辦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我國全面引進的第一批常春藤院校本科學歷項目;與瓦赫寧根大學合作建設的中荷奶業中心是全面服務國家奶業產業國際合作的平臺。在提升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學校先后成立了“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組織國內40所、國外35所農林院校聯合成立了“一帶一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依托聯盟建設了11個“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中心。學校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綠色革命聯盟等重要組織長期保持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政策對話、智庫研究和國際發展項目等合作。學校長期與一批國際友好院校開展內容豐富的本科、碩士、博士聯合培養、合作辦學、學術競賽、夏令營等各類國家公派和校際交流項目,包括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雷丁大學、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東京農業工程大學、悉尼大學、坦桑尼亞蘇庫因大學等。中國農業大學十分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活動,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充分發揮學生會、研究生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聚焦權益服務、引領學風建設,引導學生規范有序的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F有學生社團78家,包含思想政治類、志愿公益類、學術科技類、文化體育類、創新創業類等多種類型。國旗班曾獲北京高校國旗儀仗隊檢閱式比賽一等獎;國際交流協會曾獲哈佛大學模擬聯合國會議二等獎;向日葵愛心社、綠脈環保協會曾被評為“榜樣100”全國最佳大學生社團;峰云社人文科考隊、向日葵愛心社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大學生團隊”。學校持續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開展系列社會實踐活動,每年組織3000余名青年學子深入基層一線,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先后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等200余項榮譽稱號。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業活動蓬勃開展,多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中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相關專業創新創業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全國農科學子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應用競賽等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熱情不斷提高。積極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將其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培養學生擔當精神與奉獻意識。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北京奧運會、冬奧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大型賽會志愿服務,曾獲得北京市服務保障國慶70周年先進集體、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等上級表彰。學,F有百余個志愿服務項目可供學生進行自主菜單化選擇,覆蓋扶貧、濟困、扶老、救孤、助殘、助學等多個領域,“青春悅動溫馨家園”項目和“服務三農育英才?志愿人生第一課”項目分別在第三屆和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榮獲銀獎。學校體育以“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達標管理、四年一貫”為指導思想,立足“教會、勤練、常賽”深入推進教學改革,不斷優化“體能課+專項基礎課+體育俱樂部課”三層次課程體系,創新建立“理論+專項實踐+身體測試+課堂思政+課外體育活動”五位一體的體育課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實施“身體測試一票否決”的制度,從目標、機制、路徑上做到有效保障,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課內外體育活動全面開花,成績斐然。學校橄欖球隊作為中國大陸第一支橄欖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為祖國爭光。2010年,以我校學生為主的中國橄欖球女隊曾奪得廣州亞運會銀牌;2017年,學校男子橄欖球隊蟬聯全國七人制大學生橄欖球錦標賽五連冠;2018-2021年,連續4年奪得首都高等學校春季觸式橄欖球比賽甲組冠軍。學校足球隊在2017年,獲得“特步”中國大學生校園足球聯賽超級組全國總決賽亞軍。田徑隊近年來也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和北京高校運動會中多次獲得單項冠亞軍。學校藝術教育蓬勃發展,在藝術教育、藝術團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學校有七個建制完善的大學生藝術團,包括合唱團、管樂團、舞蹈團、戲劇團、民樂團、弦樂團和音樂劇團。各藝術團在近幾年的大學生藝術節活動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在2017年共獲得7項獎勵,受國家委派由校民樂團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了希臘國際音樂節。在2018年北京市大學生音樂節中,合唱團、民樂團榮獲兩項金獎,弦樂團、管樂團榮獲三項銀獎。學校合唱團和管樂團連續多屆通過了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評估驗收。2019年,原創話劇《稼穡之歌》在全國“金刺猬大學生戲劇節”中脫穎而出,斬獲了本屆大戲節唯一最高獎項——“金刺猬”獎。國富民殷、強農為本。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是學校百年不變的追求。數代農大人情系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溫飽和富庶之夢不遺余力,與祖國和人民保持著最緊密的血肉聯系,形成了學校特有的勤勉持重、愛國憂民的精神傳統和嚴謹求實、厚德博學的辦學傳統。今天的中國農業大學,以思想為指導,以培養“三農”人才,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為己任,保持農業優勢學科,發展多種新興學科,同瞬息萬變的世界緊密相連,與日新月異的科技同步發展,朝著建設、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闊步邁進。(統計數據截止:2021年9月30日)
中國農業大學重點特色專業有草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學、獸醫學、畜牧學、作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園藝、農林經濟管理、金融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數學與應用數學、社會學、土地資源管理、草業科學、資源環境科學、農業水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農村區域發展、化學、動物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農學、生物科學、動物醫學、園藝學、水利工程、生態學、工商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公共管理、農學與林學、免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社會科學總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工程學、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生物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動物科學(動物育種)、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育種)、地理信息科學、會計學、機械電子工程、生物技術、水利水電工程、應用化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序號 | 評級名稱 | 數量 | 專業/學科名稱 |
---|---|---|---|
1 |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級學科,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 9 | 草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學、獸醫學、畜牧學、作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 |
2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2 | 園藝、植物保護、農林經濟管理、金融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數學與應用數學、社會學、土地資源管理、草業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科學、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農村區域發展、化學、動物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農學、生物科學、動物醫學 |
3 |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B級學科,一級學科,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 4 | 農林經濟管理、園藝學、水利工程、生態學 |
4 |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B級學科 | 6 | 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社會學、公共管理 |
5 | ESI全球前1% | 12 | 農學與林學、免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社會科學總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工程學、微生物學、化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 |
6 | USNews全球最佳大學與學科排名全球第二 | 1 | 農業科學 |
7 | 2021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第七 | 1 | 農學與林學 |
8 | 中俄聯合專業認證 | 2 | 園藝、植物保護 |
9 | 北京市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 | 1 | 動物醫學 |
10 |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 13 | 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化學、動物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動物醫學 |
11 | 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 7 | 園藝、農林經濟管理、葡萄與葡萄酒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動物科學、農學、動物醫學 |
12 | 強基計劃本科專業 | 3 | 動物科學(動物育種)、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育種)、生物科學 |
13 | 國家農科專業(第三級)認證 | 1 | 農學 |
14 | 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IFT)國際認證 | 1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15 | 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11 | 植物保護、地理信息科學、會計學、機械電子工程、生物技術、水利水電工程、生態學、應用化學、生物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
16 |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1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17 | 2020中國最好學科全國第一學科 | 3 | 畜牧學、作物學、農業工程 |
18 | 2020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5% | 5 | 作物學、農業工程、植物保護、獸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
19 | 2020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5%-10% | 6 | 農林經濟管理、園藝學、水利工程、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學 |
序號 | 專業層次 | 數量 | 專業 |
---|---|---|---|
1 | 國家級 | 12 | 動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化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2 | 省級(直轄市) | 2 | 化學、應用化學 |
中國農業大學開設專業有草業科學、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應用氣象學、生態學、動物科學、植物保護、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車輛工程、農業工程、農業智能裝備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土木工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金融學、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傳播學、法學、英語、社會政策、社會學、園藝、園林、化學、工程力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化學、公共事業管理、水產養殖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市場營銷、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動物醫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科學試驗班、自動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傳播學(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中外合作辦學)、農林經濟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中國農業大學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 ||
---|---|---|
院系名單 | 專業名稱 | 本? |
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 | 草業科學 | 本科 |
農學院 | 農學 | 本科 |
種子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資源環境科學 | 本科 |
環境工程 | 本科 | |
應用氣象學 | 本科 | |
生態學 | 本科 | |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 動物科學 | 本科 |
植物保護學院 | 植物保護 | 本科 |
生物學院 | 生物科學 | 本科 |
生物技術 | 本科 | |
工學院 | 車輛工程 | 本科 |
農業工程 | 本科 | |
農業智能裝備工程 | 本科 |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
機械電子工程 | 本科 | |
工業設計 | 本科 | |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本科 |
生物工程 | 本科 |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 本科 | |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本科 |
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 | 本科 | |
水利水電工程 | 本科 | |
農業水利工程 | 本科 |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本科 | |
經濟管理學院 | 金融學 | 本科 |
工商管理 | 本科 | |
電子商務 | 本科 | |
會計學 | 本科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
農林經濟管理 | 本科 | |
人文與發展學院 | 農村區域發展 | 本科 |
傳播學 | 本科 | |
法學 | 本科 | |
英語 | 本科 | |
社會政策 | 本科 | |
社會學 | 本科 | |
園藝學院 | 園藝 | 本科 |
園林 | 本科 | |
理學院 | 化學 | 本科 |
工程力學 | 本科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本科 | |
應用化學 | 本科 | |
煙臺研究院 | 公共事業管理 | 本科 |
水產養殖學 | 本科 | |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市場營銷 | 本科 | |
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 | 土地整治工程 | 本科 |
土地資源管理 | 本科 | |
地理信息科學 | 本科 | |
動物醫學院 | 動物醫學 | 本科 |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本科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
信息科學試驗班 | 本科 | |
自動化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本科 | |
人工智能 | 本科 |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國際學院 | 傳播學(中外合作辦學) | 本科 |
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中外合作辦學) | 本科 | |
農林經濟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 本科 |
北京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04北京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0:0:07北京比較好的公辦大專學校
時間:2024-06-26 10:0:55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幾本大學,
時間:2024-06-20 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