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試院:高考北京文綜地理試題解析
一、在傳統文化上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信意識
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光輝燦爛的優秀文化,是全球人類文明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文明成果引領了世界范圍的文化交流與交融。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教學素材,強化地理內容中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從地理學的視角,欣賞傳統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2016地理試題延續了試題中關注我國古代科學理論如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引導學生感悟祖國文化中對人地關系規律的正確認識。試題涉及對祖國大好河山如"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的感嘆、漢代文化遺址的旅游價值等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愛國主義的自豪感,堅定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自信心。
二、在主干知識上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能力培養是全方位、綜合性的。地理主干知識是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據。構建和諧的人地關系是地理學基本思想,地理學科以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為研究對象,涉及人口、資源、經濟和環境等不同層次的要求。試題圍繞培養未來合格公民、培養國家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的需要,注意體現四大發展戰略布局,注意貫徹"綠色、開放、共享、創新、協同"五大發展理念,把主干知識的考查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機融合。
第1題以即將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地理學大會主題"構建我們的和諧世界"為背景,直截了當地引入人地關系這一地理學思想,引導學生關注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
第3題以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海平面氣壓圖和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為話題,考查天氣狀況與大氣污染的關系,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大氣污染的出現,不僅與人類活動相關,同時也與自然條件密不可分,從而使學生樹立客觀、全面地認識地理現象或過程,避免以偏概全。
第9、10題選擇北歐國家芬蘭為設問話題、第41(1)以法國馬賽港為設問背景,連同第1、2題在北京召開國際地理學大會的相關材料,旨在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關注全球問題,具備全球化、國際化的眼光,具備洞察世界發展的戰略思維能力。
第36題選取大別山區為立意背景,要求學生對區域的自然地理條件特別是地形條件、水利和公路工程等瓶頸問題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針對大別山區面臨的脫貧任務,提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合理化建議。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學基本理論,通過對具體區域的分析,訓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三、在圖像表達上著力,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
積極的、正確的、樂觀的美學素養與"德"密不可分,立德樹人、使入腦入心,需要使學生形成真善美思維習慣。地理圖表既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同時又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美學態度和情感、提升美學素養的重要手段。
試題致力于地理圖像的美學設計與融合表達。與試題相比,圖像數量有所增加,在表現形式上力求多樣、融合,并增加了地理素描圖的比重。圖1把時區與地理坐標融合,圖2將海平面氣壓圖與空氣污染質量圖融合,圖3是地球圈層空間和時間變化融合,圖4表示流域動態演化與地物形態的融合,圖5將氣溫與日出日落融合、把季節、日、小時集為一體,圖6同時顯示了農作物(燕麥)分布與人口分布,圖7把出行能耗與出行次數融合,圖13兼顧馬賽地理位置和港口概貌融合、現實分布與歷史面貌融合,力求使學生在分析圖像信息的過程中,感受地理圖像的魅力與美學價值。
四、在時代發展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試題延續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的立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地理事實出發,關注國內外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熱點問題,把握時代發展脈絡,與時俱進,逐漸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
第1、2題的立意背景列舉了1992年華盛頓、2000年首爾和北京等三屆國際地理學大會的主題,學生從中可以看到地理學人地關系思想在不同時代的演變和具體體現,感受到地理學發展與時代的關聯與創新。
第11題涉及城市功能區調整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密切關系,進而強化學生對綠色出行、人文出行和科學出行的創新理念。倡導學生從地理學的視角,體驗如何調整城市功能分區、創新城市管理手段。
第36題選取我國實施重點扶貧區域的大別山區,圍繞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和精準扶貧政策,考查學生對本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認識。培養學生如何關注區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從具體案例分析中培養學生的時代創新力。
第40(2)題以近期考古界的熱門話題海昏侯墓的發掘為話題,以開放性的設問方式,要求考生歸納遺產旅游的價值所在。需要考生對所學的旅游地理知識進行提煉,并具體分析可能帶來的重要影響,創新性立意考查躍然紙上。
北京印刷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08北京印刷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36北京物資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21北京物資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