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是四線城市,是安徽省地級市,東與江蘇省宿遷市接壤,西與河南省商丘市交界,西北毗鄰山東省菏澤市,南臨蚌埠市,北臨江蘇省徐州市,總面積9787平方千米。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一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奮力推進改革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宿州建設呈現新局面。
初步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收入175.8億元,增長1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10%;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省靠前,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進中向好的態勢。
新型工業化持續推進。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貫徹落實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30條”等系列政策,工業總量加速擴張、質量明顯提升。深入實施“全創改”“三重一創”,全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1%、27.6%,占規上工業比重顯著提升。實施“3111”工程和重點技改“1525”行動計劃,縣區、園區首位產業產值增長19.4%,技改投資增長44.8%,產業發展的體量更大、成色更足。區域發展齊頭并進。宿州經開區生物醫藥科技園原料藥制造項目入選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綠地科技產業園項目落戶宿馬園區。市高新區、碭山經開區去籌轉正,市高新區數字小鎮獲批省級特色小鎮。鞋城在中國輕工業產業集聚區綜合評比中名列前茅。蕭縣獲評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埇橋區獲評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連續5年被授予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區”稱號。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創建滬皖合作示范園區被列入長三角地區合作要點。泗涂現代產業園在全省縣域南北合作共建園區年度考核中排名首位。符離鎮獲評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宿州百麗鞋業榮登2018安徽省民營企業納稅百強、營收百強。項目建設提速提效。高質量落實“四督四!敝贫龋_展重點項目推進“百日會戰”,607個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80億元,泰盛紙業、宿州會展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新亞電子、綠色家居產業園家居生產等項目加快推進,錢營孜低熱值煤電廠、紫金石墨烯復合薄膜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質量品牌提升工程成效明顯,新增安徽名牌產品16個,F代服務業有效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3%。新增貸款300億元、增長25%,任務完成率全省第一;余額存貸比68%;新增存貸比110%,高于全省28個百分點。成功創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集聚示范園區各1家,宿州吾悅廣場等項目開工建設。新汴河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進入公示階段。碭山縣、埇橋區獲評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先進縣區。新增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1家、省級3家。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占全省總產值的9.7%,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283家、位居全省第一。發端于宿州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寫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農村“三變”改革已開展375個村、完成改革300個村!叭芬粯恕闭J證企業200家、產品289個。埇橋區榮獲“中國燒雞之鄉”稱號,蕭縣葡萄、泗縣大路口山芋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這里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秦漢設立。隋大業年間,通濟渠(汴水)開通,古城宿州隨著汴水漕運的興盛逐步發展起來。唐憲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披攬前蹤,歷史似情有獨鐘,重筆濃墨,在這塊土地上寫下了許多悲壯激越的詩篇。自古以來,這里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這里“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為“百戰之道”。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里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在這里絕唱。唐代中葉,宿人龐勛率戎云南的淮北卒起義,回師故里,兵困宿城,鏖戰數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跡。南宋時期,這里又是張浚、韓世忠抵御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清末張樂行的捻軍起義,席卷宿州大地。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在這里拉據?谷諔馉帟r期,新四軍四師的抗日健兒又在這片土地上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陳、粟指揮的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在這里開辟了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打勝了埋葬蔣家王朝的戰略決戰中關鍵的一役。
正因為如此,雄壯的歷史又賦予了這塊土地燦爛的勝跡。這里曾是老(子)、莊(子)出入論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游說的輪跡。鄢陵季子掛劍徐公墓以踐“心許”的掌故譽貫古今,“鞭打蘆花車牛返”作為道德文章的典范,使閔子騫成為孔子高足“七十二賢”之端,閔墓閔祠為讀書人膜拜了兩千五百多年。當年陳涉筑臺誓盟的大澤鄉涉故臺,如今仍高臺巋然游人紛至;緣劉邦藏身避禍而得名的皇藏峪,現已辟為國家森林公園,方園50里內山巒疊翠,霞蔚云蒸,千年古剎——瑞云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鑲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顆明珠。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飲酒放歌的宴嬉臺;白居易留連寓居的東林草堂;蘇軾留下墨寶扶疏亭。宿州市境內的五柳風景區,青山、碧水、珠泉、翠竹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渾然一體,登臨懷古,令人壯心不已。碭山縣被國家命名為生態縣,境內的百里黃河故道,經過多年改造,已經建成果海綠州,春日梨花似雪,秋天碩果飄香,徜徉其間,令人眷戀忘返。
所謂地靈人杰。豐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必然會孕育出一代代叱咤風云的威王猛將和“峨冠博雅”的飽學之士。閔子騫、子張、趙孝、桓潭、陳勝及追隨其起義的驍將葛嬰、朱雞石,“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文學家巨子劉伶、嵇康、勇貫三軍“鶴立雞群”的嵇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戴逵、戴禺頁、、薛綜、恭瑩等,五代后梁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鐘馗、明朝開國賢后馬秀英、段祺瑞的文膽智囊徐樹諍、傾向革命堅持進步的國民黨將領李明揚等各領一代風騷。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輩出,一代巨匠劉開渠為中華雕塑之泰斗;畫家蕭龍士為白石大師之高足,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鄭正等丹青高手為世人所注目。著名書法家劉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藝聲遠播。著名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作家劉亞洲;著名新聞工作者鄭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劉士龍、歐陽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卓有建樹,使桑梓生輝父老自豪。今天蕭縣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國畫之鄉”,碭山為“武術之鄉”,宿州市被譽為“書法之鄉”和“雜技之鄉”。
自然概況 宿州地處安徽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襟臨沿海、背依中原、北連古城徐州,是淮海經濟協作區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999年撤地建市,轄4縣1區,土地面積9939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568.14萬人。交通便利,京滬、隴海、宿淮鐵路,京滬高鐵,連霍、京福、泗許高速公路縱橫貫穿。煤炭資源豐富,是國家規劃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白云巖、大理石儲量豐富,靈璧石居中國“四大奇石”之首。
人文歷史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為徐夷、淮夷等部落生息地,唐始置宿州。自古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古有閔子騫、嵇康等歷史名人,今有藝術大師劉開渠、蕭龍士,著名哲學家孫叔平,模范師表孟二冬,社會學家鄧偉志,表演藝術家李炳淑等。秦末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埇橋區大澤鄉暴發,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發生在靈璧縣境內,淮海戰役在這里打響。這里還留下了李白、白居易、蘇軾、賽珍珠等人的歷史遺跡。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張愛萍都曾在這里戰斗過。今天的宿州被譽為“書法之鄉”和“雜戲之鄉”。
經濟發展 盛產小麥、玉米、棉花、油料、水果等,素有“果海糧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糧棉生產基地、水果主產區和畜牧業發達地區。近年來,全市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擴張、農業提升、城鎮擴容”三大戰略,著力推進“四化”同步發展。 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323家,農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非金屬礦物、化學原料、紡織服裝、食品制造、電力熱力、皮革、紡織、橡膠和塑料制品等10大重點行業產值占全市比重超過70%。
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1630.22億元,財政收入175.76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0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1元。
埇橋區
自然概況 埇橋區地處黃淮海經濟區腹地,是宿州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享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馬戲之鄉、中國燒雞之鄉、中國孝文化故里美譽,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村綜合改革實驗區。埇橋區位優越,交通便捷。京滬高鐵、京滬鐵路、京臺高速、泗許高速以及在建的宿淮鐵路在城區周邊均設有出站口。206國道和5條省道穿境而過,水運從新汴河經洪澤湖通江達海,空港經徐州觀音機場可與全國20多個大城市通航。全區國土面積2907平方公里,轄22個鄉鎮、11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常住人口174.3萬。
人文歷史 埇橋歷史悠久,文脈深厚。春秋時即為古“宿國”封地,秦漢時已是“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開“通濟渠”后成為“扼汴控淮”的軍事重鎮?鬃釉诖搜萘曋芏Y;晉代“竹林七賢”之首嵇康誕生于此;白居易在此成長至青年始赴長安成名;王籍、韓愈、蘇軾、袁枚等淹留宿州時留下燦爛詩篇;近現代埇橋籍文化名人如梅純一、李百忍、楊在葆、李炳淑等不勝枚舉。這里既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舊址,又是淮海戰役決勝中原的故地。
經濟發展 埇橋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畜牧十強縣”,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等,播種面積達27.5萬公頃,總產量在128萬噸以上。埇橋工業基礎較好,產業特色鮮明。工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1.17%,成為拉動埇橋區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擁有林木加工產業、煤電化產業、機械制造產業、食品加工產業、紡織服裝產業和新型建材產業等六大主導特色產業。
2018年,全區生產總值427.76億元,財政收入44.48億元。
碭山縣
自然概況 碭山位于安徽最北端,蘇、魯、豫、皖4省7縣交界處,黃河故道之邊,東鄰江蘇徐州、西鄰河南商丘。隴海鐵路、310國道橫貫全境,京九、京滬鐵路、連霍高速擦肩而過,濟祁高速鄭徐高鐵客運專線(設碭山南站)貫穿全境,是徐淮地區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土地面積1197平方公里,轄13個鎮、3個園區,2018年末戶籍人口100.21萬人。
人文歷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碭郡及碭縣;北齊(公元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為碭山縣,以原境內有芒山、碭山而得名。古為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之地,五代梁王朱溫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存有明代大將薛顯墓、李白宴嬉臺,還有遠近聞名的清真寺和黃河故道等。
經濟發展 碭山是全國水果生產基地和蔬菜重要產地,境內有以碭山梨、紅富士蘋果、黃桃為主的連片果園71.6萬畝,堪稱“中國之最”,被譽為“中國梨都”,全國水果生產10強縣,2018年水果產量148.12萬噸。工業上已形成果蔬加工、板材加工、畜禽加工、服裝加工四大主導產業,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11家!袄娑肌贝X山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季是果的世界,境內有萬畝精品酥梨生態旅游觀光園等自然景觀,常年來碭游客量達358萬人次以上。碭山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集聚企業176家,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35.62億元。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204.11億元,財政收入16.12億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
蕭縣
自然概況 蕭縣地處安徽省北大門、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位于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區位交通優越。素有“四省通衢”之稱,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中原經濟區”等全局性戰略和安徽省實施“東向發展”、“皖北振興”等區域性戰略的重要節點。鄭徐高鐵、隴海、徐阜鐵路縱橫穿過,連霍、京臺兩條高速公路,310、311兩條國道和301、101、239三條省道與縣鄉道路交織成網,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高鐵、高速相結合的立體交通網絡和綜合運輸體系。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7.5億噸,石灰巖儲量30億噸,瓷土儲量在40億噸以上。土地面積1854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8 年末戶籍人口139.6萬人。
人文歷史 蕭縣歷史文化深厚。蕭縣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有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新石器晚期遺留的文化遺址。蕭縣素有“文獻之邦”美譽,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文物大縣。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吳作梓、吳柳庵、張太平、侯子安、王子云、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蕭龍士等。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蔡洼。
經濟發展 蕭縣是全國防腐蝕業重要起源地之一,為“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擁有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2個,是著名的“果海糧倉”、“葡萄之鄉”、全國優質水果基地、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近年來,全縣努力建設黃淮海地區現代化工貿旅游城市,已形成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綠色合成革、機械制造、精細化工等主導產業,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96家。蕭縣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10.99平方公里,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4家。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298.3億元,財政收入28.2億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1元。
靈璧縣
自然概況 靈璧位于安徽東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的中心地帶,處于徐州都市圈、黃淮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輻射圈內,東臨泗縣、西連埇橋、南接固鎮和五河、北與江蘇銅山、睢寧接壤。104國道,303、302、201省道貫穿境內,京滬高鐵、泗許高速、徐明高速、宿淮鐵路全覆蓋,自古就有蘇魯豫皖四省通衢之稱。土地面積2124平方公里,轄6鄉13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8年末戶籍人口128.84萬人。
人文歷史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析虹縣之零璧鎮置零璧縣,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改零璧為靈璧,是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和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省文明縣城、園林縣城、雙擁模范縣;滋N深厚,素有“奇石、虞姬、鐘馗畫,一奇一美一神,靈璧三絕甲天下”之美譽。靈璧琴書、皮影戲和鐘馗畫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三山漢墓群、磬云山摩崖石刻等古跡,吸引大批海內外游客,入選“大中華區最具魅力特色旅游目的地”名單,先后被評為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觀賞石多功能綜合展銷基地等稱號。
經濟發展 靈璧縣緊緊扭住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不放松,全年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140個,實施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75個,完成投資65億元。工業發展蹄疾步穩,儒特研磨、PVC手套、成達生物質、海納百川軸承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新增規上企業12家、戰新產業企業10家,工業用電量和工業稅收分別增長15%、7%。質量強縣戰略深入推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52家,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190億元,“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示范縣建設扎實推進,糧食產業實現產值58億元。充分發揮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品牌優勢,三產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磬云山國家地質公園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命名,現代農業博覽園獲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園稱號,鐘馗文化園4A級景區景觀質量通過省專家評審。全年新增民營企業2489家、個體工商戶6558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8億元,增長12%;實現電商交易14.1億元,增長63%。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222.65億元,財政收入15.01億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3元。
泗縣
自然概況 泗縣地處安徽東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蘇皖兩省五縣交界地帶。境內公路四通八達,104國道和303、329省道貫穿全境,泗許高速泗縣段已建成通車。土地面積1857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8年末戶籍人口96.11萬人。
人文歷史 歷史悠久,古稱虹縣、泗州,1912年廢州設縣,是明朝開國功臣胡大海的故里,也是革命先輩彭雪楓、江上青等戰斗和獻身的地方。境內景色優美,洋城春色、屏山晚照、柏浦荷風、赤山暮雨、汴水晴波、隋堤煙柳、陰陵夜月、盤龍積雪被稱為虹鄉八景,發源于泗縣的泗州戲,是安徽四大地方劇種之一,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濟發展 物產豐富,盛產小麥、水稻、大豆、玉米、山芋、綠豆及黃牛、山羊等,是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生豬調出大縣、林業綠化達標縣和安徽糧棉油生產大縣、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先進縣、綠化先進縣。境內石灰石、金剛石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近年來,泗縣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工業經濟,輕紡服裝、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機械電子等優勢產業不斷壯大。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57家,產值超億元企業82家。初步形成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泗涂產業園和6個新型鄉村工業園梯度跟進、互補發展的格局。泗縣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24平方公里,已入住企業135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1家,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2.47億元。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208.94億元,財政收入16.1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